大眾傳播發展在六十年的歷史長河中,媒體內容品質的重要性,持續受到關注。時光荏苒,在媒體發展的長程旅途中,社會大眾普遍已體認到媒體發展愈臻健壯、自由;部分人士也漸漸體認到報紙的報導、電影劇本與電視劇的品質層面愈入佳境。

  相對於二十年前、甚至是更早些年代,雖然這些早期媒體內容比起現今的內容陳舊,但卻比當代的媒體所刊播的內容更具有自然的樸實感。然而有部分人士卻不這麼認為。當今對於媒體的批判不絕於耳,較多集中在(1)媒體內容的獨立性或再現出的娛樂題材層面,以及(2)媒體再現的形式與類型。其中最具爭議的一點是,觀眾的偏好與品味經常對電視節目、報紙雜誌新聞內容的品質維持毫無助益,反而更刺激了媒體內容腥羶的程度,現今的媒體似乎只懂得滿足觀眾與讀者的需求與慾望。當然,還是可以發現有不同領域的人士對此論述持反對意見。

Dennis觀點:當代媒體內容愈形貧乏

  若以合理的道德檢驗標準來檢視當今美國媒體,其內容品質可說低落得令人難以啟齒,媒體的品質把關並不能只是一句「它應該是…」的烏托邦口號而不進行任何實質行動。

  要檢測媒體的內容,需要從過去媒體發展進程的脈絡去評估。以報紙來說,用過去的書寫檢驗標準來檢驗當今報紙的內容品質所得出的結果,往往是最粗糙的、最低等的檢驗模式。若一味以過去書寫的檢驗技術進行評估,在本質上是無法隨時代的轉變而得到任何進展。儘管學界以及業界在檢驗觀眾的技術層面上大有斬獲,但是另一方面新聞記者下筆時所存有的既定菁英思維,卻已忽略了多數閱聽眾所需。

  商業電視台也好不到哪裡去。當今的節目朝向談話性節目(talk show)與小報式新聞報導(以麻辣、腥嗆與扒糞式的題材為主要報導內容)為主,品質良窳不言而喻。最後,當今的媒體廣告充斥著不實的醫藥訊息與蒙古大夫式的治療偏方,將媒體徹底導入偏差、誤導的亂源窘境。由此可知,大眾所支持的內容不應該被作為建構節目內容依據,因為媒體往往再現出人類最醜陋的欲望。觀眾若被問及對當今媒體內容的缺陷提出具體建言時,通常無法提出任何批判性的意見。平心而論,觀眾平時也鮮少接觸到真確無誤的訊息內容以供自我做批判性的另類選擇。

Merrill觀點:當代媒體內容品質表現漸入佳境

  儘管上述對當代媒體的批評聲浪紛至沓來,媒體所報導的基本資訊,對閱聽人而言仍屬重要,同時我們也發現到當今媒體所再現的訊息,是以觀眾能夠接受與理解的方式傳遞給閱聽人。除了少數害群之馬需要檢討外,我們當然不能否認媒體內容在設定目標對象時,是將潛在的閱聽人設定在低知識水平進行傳播。然而,所幸新聞學與媒體素養的議題已正式進入閱聽人的知識與教育體系之內,媒體工作者的學歷也越來越講究,並且在工作職場中越來越受重視,媒體的內容品質是具有向上提升的潛質的。Dennis對於媒體內容的負面批判實稍嫌欠缺公允,我們在進行媒介內容批判時,當然可以和其他國家以及過去的媒體發展歷史去進行比較。從這些方向進行觀察,我們可以發現:美國的媒體比過去進步,表現亦較過去良好、出色。(蕭裕民摘譯)

Dennis, E. E., & Merrill, J. C.(1996). Quality of Media Content. In E. E. Dennis & J. C. Merrill, Media Debates (pp. 92-105). New York: Lo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