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青少年使用媒體的能力已臻成熟並且超乎想像。透過媒體,青少年能夠恣意展現自我;透過富邦青少年發聲獎,社會透過青少年的眼睛,看到他們所關心的世界。發聲奬已邁入第四個年頭,於2月6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的主題是「Love Life 珍愛生命,永不放棄」。來自全國一千多件作品,分為少年組(國、高中)與青年組(大專),角逐文字與影像特優與優選獎。參賽作品同時展示於青少年發聲網,選出「網路人氣獎」。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四端表示,尊重生命與關懷生命,透過發聲奬來實踐。今年更將參賽資格擴大至大專,給予青少年更多揮灑的園地。在生命與堅持的主題下,由於八八水災為台灣土地帶來的浩劫,會中並頒發八八水災生命勇氣紀實獎。

  (莊開文與舒偉傑)(李四端與李馥珩)

  青年文字組特優得主舒偉傑,描述一位罹患血癌的好友,縱使最終離開人世,但他如何樂觀面對生命的故事。舒偉傑說,從這位好友身上看到對生命的堅持與樂觀;師大附中李馥珩以長達一、兩年時間,田野觀察鄰居老夫妻在病痛中互相扶持的過程,以筆墨揮灑出對生命的感悟與意義,引領積極正面的生活態度,獲得少年文字組特優。資深新聞工作者莊開文,也是評審之一,期許所有得獎者寫作的腳步不要停止,並且由關懷身邊的人事物,將範圍繼續擴展。

  來自淡江大學的李焯威、梁瑋俊、金其昆與潘柏翰,在路上找尋不認識的人們,拍照並攝影記錄,以音樂表達「愛與生命」的主題,獲得青年影像組特優。評審之一,金穗獎導演李建成說,今年參賽作品在技術上已經成熟,並且也能掌握人物拍攝的技巧,重點是如何表達對人事物的關懷,有花時間、用心作,都能夠展現。影像少年組特優雖然從缺,政大廣播電視系教授吳翠珍指出,新一代的孩子已經是傳播科技的「原住民」,是所謂的「螢幕世代」。這些進化後的一代,透過媒體創作在體驗人際關係。從缺代表了看到新世代無窮的潛力,也有更大的期望。

  在參賽作品中,有一則非常特別。來自不同學校,一同在「一間至善兒童圖書館」來自不同學校的小學生們,在吳素鎂老師的帶領下,每個月至老吾老安養院,為老人家打掃環境,並展開互動。小朋友們並自己拍攝、剪接紀錄。獲選兒童組觀摩作品,並接受表揚。影片也於頒獎典禮現場播放,迴響熱烈。

  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陳藹玲表示,國小學童的發聲能力與權利也應被重視,明年起發聲奬增設兒童組,主題就是「朋友」。陳藹玲鼓勵孩子們報名參加比賽,她認為,當代所謂的競爭力並不只是知識,而是表達能力,如何將這些文字、影像等能力加上勇氣,就是發聲奬設立的目的。

得獎作品名單與作品欣賞,可見青少年發聲奬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