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賴慧玲
二、教學時數:80分鐘-120分鐘
三、結合領域: 社會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小社會六下,第二單元「從台灣走向世界」,第二課「台灣與世界」
翰林版國小社會六下,第二單元「瞭望國際社會」,第二課「文化交流看世界」
五、對應能力指標:
2-3-3了解今昔中國、亞洲和世界的主要文化特色。
9-3-2舉出因不同文化相接觸和交流而造成衝突、合作與文化創新的例子。
六、媒體素養教學設計說明與目標
世界地球村的時代已成形,學生除了親身經歷之外,可透過電視、報章報導或網路瞭解台灣與其他國家的發展特色與交流情況。教師在教學時可提醒學生去觀察媒體以哪些角度與觀點來呈現台灣,以及是否有遺漏的資訊。
此外,因為媒體科技的易得性,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與使用媒體,老師可藉此教學活動,先進行與台灣相關的國際新聞資訊整理,再透過使用媒體工具的傳播,向外界介紹台灣,落實溝通與表達之目的,奠定學生從小接近與使用媒體的基礎,因此,本教學活動有以下幾點目標:
(1)察覺台灣在媒體中的呈現情形(以國際事件為主)
(2)思考台灣的在地特色
(3)創作與企畫簡單的媒體作品
(4)使用媒體表達自己的意見
七、主題:國際視訊秀台灣 高中生跳台客舞(可連結)
八、新聞來源及本文:國際視訊秀台灣 高中生跳台客舞 TVBS 記者洪彩綸
讓世界看到台灣,高中生辦到了!台中國立大里高中學生,在全球視訊會議上,掛台灣國旗,介紹台灣101大樓和夜市,還大跳電音台客舞;視訊會議中,有100多所國外學校的學生看到台客舞,覺得很新奇,有人直接在視訊會議上,要求學跳這種特殊的台灣舞蹈。
台灣高中生打上領帶、穿海灘花褲配黑白襪,在老外面前,大跳台客舞!視訊另一端的國外學生看的很開心,還有人跟著跳起「台客舞步」,不一會兒,外國學生又看到這個號稱是「Chinese Yoyo」的遊戲,不斷拍手叫好。
台灣學生能文能武,揮毫寫書法,國外學生覺得好新奇,還要求用中文傳達愛意。學生:「這是說,我愛艾雪莉。」
學術性的全球視訊大會,每年有20多個國家、100多個學校參與,今年台灣的國立大里高中打敗上百間外國學校,搶到大會主持棒,在2個小時的視訊時間,全世界學生面前,趁機行銷台灣。
大里高中校長游源忠:「把我們台灣的101大樓,還有台灣文物特產的介紹,通通融合在這個畫面裡面。」
學生把教室佈置成攝影棚、在主席台後方貼上大大的台灣國旗,同時秀出客家花布和台灣夜市。學生:「這是夜市,如果你來台灣,擔心不知道吃什麼(就來夜市)。」
為了這場全球視訊會議,同學們春節期間幾乎天天到學校排演,自己畫設計圖、自己想表演節目,他們用最少的資源、跳一段簡單台客舞,成功把台灣介紹給全世界。
九、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請學生每人各蒐集一則內容中有提及台灣的國際新聞(未避免內容過度重複,可在課堂中先讓學生發想欲找尋的類別,例如:台灣選手參與國際賽事、台灣參與國際救災活動、台灣與邦交國的交流情形、台灣電影參加影展…等)
2、「做媒體,秀台灣」學習單
3、錄音機、數位相機、V8等可製作媒體作品的工具(視借用的便利性而定)
◎課堂活動
活動一【國際中的台灣】
1、請學生分享事先完成的台灣在國際事件蒐集,進行整理與討論:
①台灣與國際間有哪些互動與交流的新聞?可以分成哪幾類?
②報導的面向或觀點如何?跟你自身經歷的事件中有什麼一樣或不一樣的看法?
③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一個外國人,你看到你的國家這樣報導台灣,你對台灣的想像會是如何?
2、發下「國際視訊秀台灣 高中生跳台客舞」新聞文本(新聞影音可利用yam天空新聞網站觀看),進行討論:
①What—新聞裡說了什麼?(大里高中學生利用全球視訊會議讓台灣被世界看見,以及他們視訊內容中呈現了哪些台灣特色)
②Who—是誰要告訴我們這個訊息?新聞中出現哪些人?(全球視訊會議的台灣負責單位/大里高中學生、校長)
③Why—為什麼要讓我們知道這個事件?(高中生也可以讓世界看見台灣)
④How—新聞中的高中生利用哪些方法將台灣介紹給全世界?
3、再請學生仔細思考這則新聞是否有遺漏任何人的觀點?並結合自己的經驗想想看與新聞中所說的有哪些差別?例如:
①海灘花褲搭配黑白襪這樣的學生形象你覺得如何?
②你認為台客舞是台灣的特殊舞蹈嗎?
③在你(或你知道的)與外國人接觸經驗中,當外國人問你台灣的特色時,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4、老師歸納同學分享的結果,讓學生瞭解媒體在呈現台灣時的資訊並不一定是全然的,卻可能影響其他國家如何看待台灣社會或文化。也可以透過每個人的討論與分享中,聆聽多元的觀點,形成自我的意見。
活動二【做媒體,秀台灣】
1、請學生分組,約4-6人一組。先討論一下如果你們是一個宣傳公司,你們會如何跟外國人介紹台灣?有哪些特色可以介紹?
2、決定好介紹的內容後,思考如何呈現,可以選用哪些工具或方式?
3、此活動在讓學生體驗企畫作品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引導時,要隨著學生所想去提問,幫助他們將製作的相關細節,想得更完善。
4、發下「做媒體,秀台灣」學習單,根據討論結果完成學習單。
5、依據寫好的學習單,完成簡單的媒體作品。
6、分享製作成果。
【補充說明:】
1、特別說明的是,這與上網找資料完成報告不同,在蒐集完資料資後需由學生重新詮釋,因此即使學生想介紹的人事物不需大量的資料也無妨,重點在如何用媒體說故事的能力。
2、使用哪種器材來完成作品也不是本活動強調的,而是由學生自行選擇,教師提供協助。所以教師也可以讓全班學生皆使用同一種媒體來進行,但創作自述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