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政治大學媒體素養研究室   林佳儀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結合領域:綜合活動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南一/國小五年級下學期/我們都是一家人/相聚一家親

五、對應能力指標:

1-3-2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族群。
3-3-3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並幫助自己及他人。

六、主題說明:

  本主題包含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先讓學生認知、瞭解身障朋友在平時生活與校園中行動的不方便,第二階段善用媒體觀察校園中的無障礙環境,並向學校提出改善建議。時間上,授課需要跨兩週,第一週先瞭解事件、討論問題,接著讓學生有時間觀察環境、訪問周遭的身障朋友,第二週提出解決方案。在學習過程中,可體會身障朋友的不便,進而發展容忍、尊重的精神進而能夠善用媒體伸出援手。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校園禁駛電動身障車 爆歧視爭議 2010/03/04 ,中國時報 甘嘉雯/桃園報導(可連結)

  肢體殘障者的電動代步車到底能不能進校園?桃園市中山國小一名邱姓家長向縣議員詹江村投訴,她的小孩受傷想到校探望卻吃了閉門羹,校方不准她騎車進入校園、有歧視之嫌,但校長江榮華解釋,電動車速度無法控制,須顧慮其他學生安全,若家長有需要,一定會派專人接洽。

  邱姓家長表示,當天她接獲通知兒子在學校受傷,母親心急如焚,騎著電動代步車到校後,連車搭電梯上二樓,沒想到下樓時,校長說:「你不能坐車上去!」家長表示,自己是小兒麻痺重度殘障,根本無法行走,不騎車,如何行動?

  另一次她送文件到學校,行經殘障坡道也遭制止,要她拿拐杖行走,「感覺遭歧視,很受傷」,之後她若要見兒子,就只能在校門口等待兒子自己出來。

兒麻家長遭阻止 氣結說很受傷

  對此,校長江榮華解釋,學校的無障礙空間是給用拐杖、坐輪椅、步行者使用,但電動代步車有速度,事實上不適合進入坡道,他否認說過「不給家長進學校」,也不是歧視家長,但他更應考量全校三千四百位學生、老師的校園安全,「電動代步車咻一聲從門口過去,很容易撞到人」。

校長指無法控速 顧慮師生安全

  電動代步車到底能不能進校園?教育處長吳林輝表示,他贊同校長的意見,就是不適合進入學校,因為學校活動空間小,車輛若在走廊行駛,國小生活潑好動,很容易有碰撞,「須先考量學生的安全」。

  對於家長的感受,吳林輝認為是溝通出問題,他也指示學校建立機制,可比照公家機關提供「愛心鈴」服務,或由專人負責引導辦理。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調查校內的身障人士(包含老師、員工、學生、學生家長),並詢問是否可接受學生訪問。準備好願意接受訪問的人員清單。

2.將學生分為5-6人一組。

3.讓學生按照組別坐好。

上課

1.首先發下這則新聞,讓學生依照5W1H,瞭解新聞事件,並抽選一~二組學生,說明對於新聞事件的瞭解,老師則視情況講解或補充。5W1H如下:

(1)Who:事件主角與相關人物
(2)Where:在哪發生
(3)What:發生何事
(4)When:何時發生
(5)Why:發生原因
(6)How:如何發生

2.請學生分享在生活中的觀察:

(1)在生活中、校園中是否看過身障人士?
(2)當時身障朋友是使用何種輔具(例如輪椅、柺杖、電動車等)?
(3)在使用輔具的情況下,身障朋友的前進是否受到環境的阻礙?
(4)請描述受到阻礙的狀況(例如本新聞中的情形,或是沒有無障礙坡道可前進等)。
(5)是否曾經因為受傷需要使用輔具,當時行動是否也有上述的狀況,請跟大家分享。

3.學生分享時,請老師在黑板記下身障朋友使用輔具行動時,受到環境阻礙的情況。

4.根據大家的分享,參照黑板上的紀錄,請每組討論校園環境可如何改善,以減少這些環境阻礙。請每組派代表在每個環境阻礙的問題下,寫出心目中的解決方法。例如:

阻礙狀況
使用輪椅、柺杖,上樓梯有困難
使用輪椅、柺杖,上廁所有困難
使用電動車,學校顧慮速度而禁止進入
解決方式
需有無障礙坡道
需有無障礙廁所
調查一般電動車行進速度、訂出電動車行走校園的使用規範

5.每一組需將自己想出的解決方法記下來。並與實際觀察、訪問比對可行性。

6.請同學在接下來的一週內,以小小記者的身份,走訪校園,製作「校園無障礙環境大調查報告」,下週上課帶到課堂上討論:

(1)觀察校園中對身障朋友而言較不友善的環境,使用拍照、繪圖方式記錄下來位置所在,並描述不友善的原因。
(2)訪問周遭的身障朋友在校園內是否有行動遭受阻礙的經驗?有何建議?
(3)對於校園無障礙環境提出建議。
(4)老師需提供願意接受採訪的名單。學生也可另外自行尋找受訪對象。
(5)可請受訪者陪同一起在校園中找出需改善的環境。
(6)報告可以用Power Point呈現;若為書面資料需事先交給老師,由老師影印給他組學生,每組一份。

—————————————————————————————————

7.第二堂課開始,請老師需架設好電腦、投影機,並讓各組派代表一一上台報告「校園無障礙環境大調查報告」。每組以5分鐘為限。報告項目:

(1)展示校園中對身障朋友不友善的環境照片,或圖片。需指出位置所在。
(2)說明需改善的原因。
(3)根據每一個地方,提出改善方法。

8.最後,老師可彙整大家的報告,協助統整製作成Power Point檔,提供學校相關負責人員參考。或請「藝術與人文」老師協助,帶領全班同學製作成海報,張貼於教室外牆,可吸引其他老師、學生關注,進而協助身障朋友的校園生活。

八、延伸教學:

可與「藝術與人文」結合,學習使用基本的拍照方式、數位相機使用。也可與電腦、資訊課程結合,學習Power Point的簡易使用。

九、參考資訊:

可鼓勵學生參加伊甸基金會每年舉辦的身障體驗活動,藉由有趣的行動設計,讓學生親自體驗身障朋友平日生活的不便,進而能夠容忍、尊重,更能身障朋友伸出援手,懂得與身障朋友共處的方式。詳情可見伊甸基金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