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主席 Julius Genachowski 12日在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發表一場演講:「給孩子與家長們的寬頻計畫」(broadband plan for children and families)。Genachowski說,FCC將推動全國寬頻網計畫,並提昇國民的數位文化素養(Digital Literacy)

Genachowski認為網路科技可以給孩子們正面的影響,尤其是應用在數位學習方面。他說:「數位學習絕對不只是一種理論,而是可以實踐的。」根據一項網路使用與學習效果的研究指出:低收入戶學童在家使用網路時間多的,要比起使用時間少的,在校成績表現來得更好。因此,「每個孩子都應該使用寬頻網路」。

Genachowski說:「孩子是我們國家最珍貴的資源,考量到這點,我們必須竭盡所能去教育下一代,幫助他們在21世紀裡成長茁壯。」但是他也指出科技讓孩子曝露在新的危機中;而且,這類新科技發展的速度,可能超過父母親的認知。

新科技的負面效果

關於網路科技的負面危險,Genachowski並未老調重談一些政府單位多年來一再重複的駭客或色情資訊問題。

相反地,他關注更普遍存在的網路騷擾問題。他指出,有43%的孩童曾受到網路霸凌(cyberbullied),但只有10%的孩子敢說來。另外,像是鼓勵自殘行為的「自殘性網站」,也造成嚴重問題。例如,有35%的飲食失衡者會去造訪「支持厭食網站」。

此外,他也談到分心駕駛(distracted driving)的問題。根據美國國家高速公路運輸安全委員會指出,有四分之一的美國青少年,會一邊開車一邊用手機傳送簡訊。而百分之八十的死亡意外,都是由於分心駕駛所致。

推廣「數位文化素養」,強化「數位公民權」觀念

除了關注網路近用和網路安全,Genachowski也談到數位文化素養(digital literacy)和數位公民權(digital citizenship)觀念。而這兩個概念,被視為是保護孩子上線安全的最重要議題。

Genachowski說,數位文化素養教育不只是去教孩子如何使用新科技,而是教導孩子學會從各種意見、事實中,去分析、區辨信息的真假,找到正確、且可信度高的資訊。「我們必須幫助孩子建立數位媒體素養的能力,這樣他們才有能力去評估媒體內容和廣告訊息」。

最後,Genachowski強調數位公民權的重要性。他認為,數位公民權的概念應是一種普世價值、倫理守則或社會規範,可以讓線上的虛擬社群、網絡依此而順暢地運作。而網路上常出現的匿名攻擊,或隨意變換帳號,發表一些不負責的言論,都不利於網路公民權的發展。如果網路世界有一套人人可接受的行為公約,那便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互信與互動。

寬頻計畫的要點

寬頻計畫的項目,包括更新全美國老舊的電話線路服務,強化寬頻網路設備。Genachowski呼籲推動「國家數位文化素養計畫」(National Digital Literacy Program),這個計畫包含下列幾點:

‧開設一個數位素養的入口網站,孩子、父母或老師們可以透過寬頻連結,學習數位文化素養的線上課程。
‧對那些因語言或文化隔閡因素,而無法接觸到數位文化素養網站的家庭,計畫將組織青年志工和專家,下鄉推廣學習數位文化素養。
‧提升圖書館和社區的網路頻寬,以幫助更多家庭接觸到數位文化素養資源。

FCC主席Julius Genachowski最後呼籲,父母應傳授孩子們正面的數位科技資訊,與孩子一起使用數位科技,並定出一套明確的使用規則。同時,父母也有責任教導孩子們正確的網路使用行為,像是強化他們的法治觀念,告知他們要為個人的言行負責。(編譯 李信漢)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