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師大大傳所毛俞婷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結合領域:社會領域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南一版國小社會六下,第一主題「打開世界之窗」,第一單元「從台灣看世界」、第二單元「世界的連結」。
翰林版國小社會六下,第四主題「永續經營地球村」,第一單元「世界地球村」。
康軒版國小社會六下,第三主題「世界一家」,第二單元「全球關聯」。
五、對應能力指標:
3-3-1依自己的觀點,對一組事物建立起分類和階層關係。
9-3-1闡述全球生態環境之相互關連以及如何形成一個開放系統。
六、主題:《極地解析》神祕兩極 主宰明日地球(可連結)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日期:2008-12-09聯合報 記者:鄭朝陽、卓亞雄
北、南極俗稱「白色沙漠」,一般人對兩地,印象最深刻的,應是北極熊和企鵝。但從資源的角度來看,南北兩個極地可是資源豐富的聚寶盆,卻因各國爭奪資源引發的環境干擾,甚至可能形成左右地球環境的關鍵影響。
冰封大地 藏無限資源
去年起這兩年是「國際極地年」,各項極地研究紛紛披露,除了憂心地球暖化對極地冰層消融所帶來的生存威脅外,更讓列強眼睛為之一亮的是極地可能蘊藏的豐富資源,但是極地到底有多少資源,其實了解仍有限,尤其南極研究迄今不超過五十年。
南極大陸的演化可追溯到距今約1億年前南半球岡瓦納古陸的解體,包括南美、非洲、澳洲和南極等陸塊的逐漸分離,最終漂移到現今的地理位置。南極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南極大陸整個為冰層覆蓋,迄今記錄到的最低氣溫為攝氏零下89.2度。
石油磷蝦 吃用幾千年
這兩年,來自各國的科學考察隊紛紛踏勘南極,甚至英國等多個國家宣稱領土主權。大家忽然對南極這麼關心,當然不是為了企鵝和皚皚白雪,而是覬覦南極豐富的天然資源。目前在南極發現的礦產高達220多種,據地質調查推測,南極及周邊海域煤、鐵、石油儲存量均為世界第一。
當科學家預告石油存量只剩40年,據估計,南極冰雪大地下的石油儲藏量達千億桶之多,天然氣達五萬億立方公尺,冰棚下還有極可觀的可燃冰,被認為是足以取代石油和煤的能源。
南極還足以解決地球人口暴增所帶來的食物短缺問題,因為南極洲沿海是全球磷蝦最多海域,據估算,每年捕撈5000萬噸磷蝦,也不致影響南極海洋生物鏈。對比台灣全年魚貨總產量不過一萬噸,可想南極資源之豐富。
南極條約 禁探採破壞
資源豐厚勢必引發爭奪,所幸1961年生效、效期30年的南極條約,在1991年協商時決定無限延長,將南極定位為地球「特別保護區」,50年內禁止任何礦物探採活動,傾全力推動科學研究。
南極對地球的影響大到難以想像。南極洲平均厚達兩千四百多公尺的冰層,蘊藏了地球70%以上的淡水;而隨著海冰的消融與增長,更是推動海洋溫鹽環流的主角,影響不只南半球,連北半球的海流、氣候、營養鹽、海洋生物都受到南極冰層影響。
由於南極大氣的極度乾燥、無汙染,是最佳天文研究基地;近七成的隕石都掉在南極大陸,其中已確認有來自月球及火星的隕石,是瞭解地球與其他天體關係的重要基地。而在南極冰層向下鑽取出的深層冰蕊,也能解開地球部分的演化之謎。
北極油氣 逾80兆美金
北極因為與北半球陸地相連,加上礦藏及能源豐富,一直不太平靜。專家估算,北極海冰以下除了潛力巨大的漁業資源外,也有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黃金和白金等重要礦藏,光是油氣就占全球未勘探的四分之一,估計達八十兆美金之多。
首度在台灣舉辦極地研討會的牽成永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張隆盛說,一條穿越加拿大北極群島,連接歐洲和亞洲的「西北航道」,是海運航商眼中的黃金路線;如能與空中的北極航線結合,非但是經濟利益,戰略意義更是高到兵家必爭。
張隆盛表示,這條可以連接倫敦和東京的航道,航程約七千九百浬,如果打通,將比目前繞道巴拿馬運河的一萬兩千浬,縮短超過三分之一。
西北航道 喜訊或浩劫
近來西北航道結冰隨全球暖化有加速融化跡象,去年甚至能容許船隻通航。但對人類而言,這是喜訊,還是浩劫?還很難說。
從經濟利益及戰略意義看北極,對地球人絕不是好事。僅就北極地區對全球氣候與環境變化扮演角色來看,浮冰面積和濃度的變化,冰川溶解,帶來的海洋和大氣的熱量交換變化,就主宰雨量、雨季、颶風的分配與發生,及洋流、深層環流的變化,甚至是海嘯的發生,至多做到監測而已,距離分析原因、預測未來變化,還有無限的科學研究要做。
八、教學目標:
1、認識南北極地理位置及氣候特色。
2、了解南北極自然資源與全球人類生活的關係。
3、思考環境保育與經濟利益之間的平衡點。
九、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教師—世界地圖或地球儀。
【課程實施】
1、教師利用地圖教導學生認識南北極圈、南極大陸及北極海的地理位置。
2、教師詢問學生南北極地區氣候和地形特色(兩地皆為終年寒冷之區域,而在地形方面南極為高原大陸、北極為海水和浮冰)。
3、教師詢問學生聽到南極和北極會聯想到甚麼?
4、發下「神祕兩極 主宰明日地球」此新聞文本,或利用投影機投影請學生精讀。
5、教師詢問新聞中的相關問題。
①南北極為什麼引起各國的領土爭奪?(資源蘊藏豐富)
②何處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最低溫的紀錄是多少?(南極、零下89.2度)
③南極洲有哪些礦產?(煤、鐵、石油、天然氣、可燃冰)
④南極有甚麼資源可以解決地球人口暴增所帶來的食物短缺問題?(磷蝦)
⑤南極被定位為地球「特別保護區」後實施了什麼措施?(50年內禁止任何礦物探採活動,傾全力推動科學研究)
⑥南極對於全球的水資源有怎樣的影響?(南極冰層蘊藏了地球70%以上的淡水,足以推動海洋溫鹽環流,影響力擴及全球)
⑦為什麼南極是全球最佳天文研究基地?(極大氣的極度乾燥、無汙染且近七成的隕石都掉在南極大陸)
⑧北極有哪些天然資源?(漁業資源、石油與天然氣、黃金和白金)
⑨「西北航道」連結了哪兩洲?(歐洲和亞洲)有何樣的經濟利益?(可以縮短歐洲到亞洲的航運距離)
⑩「西北航道」結冰隨全球暖化有加速融化跡象對於環保議題有怎樣的影響?(令海平面上升恐威脅全球低窪地區)
6、教師詢問學生,為何要在南極設立「特別保護區」並禁止礦物探採活動?
7、教師於地圖上指出台灣與南北極的相對位置,並引導學生討論,究竟南北極的自然資源及冰層狀況與我們的生活有何關聯?若人類對於南北極的資源進行大幅度的開採,會造成什麼後果?
8、總結說明:南北極雖然距離我們遙遠,但全球的礦產和漁業、水源等等資源皆是息息相關的,透過對於南北極的認識,更能讓我們關心全球的環境保護和珍惜現有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