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合年級、科目:適合低年級以上兒童。

二、遊戲所需準備的材料:平日報紙一份、本週末報紙、剪刀。

三、活動簡介與目標:

本次主題:我也是聰明的消費大師!

  輕鬆的週末假期又要來臨!每到週末,報紙總是特別厚,因應現代人的生活形態與步調,週末的報紙夾有比平日更多的消費訊息,包含了許多優惠券/折價券(coupon,酷碰券)。讓孩子觀察假日報紙的廣告變化,認識「廣告」概念、廣告的形式之一–優惠券/折價券,並透過實際消費遊戲,體會廣告與消費的關係。

四、製作或活動步驟或重點:

1.首先帶孩子翻開週末的報紙,找出消費版面,有些報紙甚至週末可見一本消費特刊。

2.接著帶孩子翻閱平日的報紙,同樣是消費版面,比較是否有不同。因應現代都市生活形態,週末假日前或當天的報紙版面與平日略微不同,生活、消費、休閒版面的篇幅較平日為多、廣告佔比也更重。

3.通常在這些版面可能有佈滿全版的優惠券/折價券,或在版面下方有半版、1/3版,或截角處的優惠券/折價券。帶孩子找出來,並把親、子都感到有興趣的剪下來。

4.跟孩子一起觀察折價券或優惠卷的內容,裡面包含了哪些元素?通常具備優惠商品名、品牌logo、優惠價格、平時一般價格(上面可能畫了一個X,表示比平時便宜)、商品優惠方式(可能是持券消費打折優惠,或憑券消費買一送一,或憑券消費可加購其他商品等等)。

5.接著跟孩子討論以下問題:

每一項元素存在的原因

商品舉辦優惠活動的原因

以報紙優惠券方式促銷的原因、好處

是否受到優惠方案吸引?為何受到吸引?

是否有前往消費的衝動?看看吸引力最強的、被剛剛剪下來的優惠券,討論受到吸引的原因。

在過程中,家長可分享平時看到這類消費、促銷廣告時的想法與作法,會實際持券前往消費的原因為何?或不受吸引並無實際消費型產生的原因又是什麼?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認識廣告與消費的關係,以及適當消費的精神。

6.帶著孩子選出一張或數張優惠券,實際前往賣場、店家消費。在商店裡找到優惠商品,實際比對價格、觀察商品陳列(通常若商品舉辦促銷活動,在優惠商品附近的架位上亦有廣告插卡,在店裡其他位置也可找到關東旗、海報等廣告)。在陳列架上,以及店裡其他隨處可見的廣告位置出現的廣告,都是企圖在消費最前線吸引消費者目光,讓消費者產生消費的慾望與衝動。這些廣告跟其他媒體、頻道的廣告一樣,同樣是寸土寸金,每個廣告位置都是廣告主亟欲爭取的。

7.跟孩子一起挑選好商品、結帳,整個活動就結束了。透過這個活動,讓孩子任體驗到廣告對消費行為的影響,也藉由家長的經驗分享,體會適當消費的精神與必要性,成為聰明的消費大師!

8.若是跟大一點的孩子一起進行,可以在開始觀察商品優惠方案時,帶孩子一起計算琳瑯滿目的促銷方案,到底是否真的優惠?跟實際商品價格比較起來,優惠比例是多少?例如:買一送一等同於打五折,買二送一呢?若是可以加購市價XX元的商品,優惠比例又是多少?藉此過程可以靈活運用數學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