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賴慧玲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 「資訊教育」重大議題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六年級各版本電腦課本

五、對應能力指標:

5-2-1認識網路規範,了解網路虛擬特性,並懂得保護自己。
5-4-1了解網路犯罪型態,避免誤觸法網及受害。

六、媒體素養教學設計說明與目標

  根據兒福聯盟2010年最新的一項調查資料顯示,學童交友的重要平台包括線上遊戲、msn與時下最夯的facebook,而過去富邦文教基金會與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的媒體使用行為調查資料也發現兒童仰賴網路,他們透過網路進行多樣化的活動,包括部落格的創用經營與聊天交友。然而,網路世界無遠弗屆,詐騙手法更是層出不窮,因此,引導學童認識網路相關規範與保護自身使用網路的安全課題也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本教學活動所使用新聞文本以MSN為例,然教師需提醒學生注意,網路上的詐騙手法五花八門,MSN、即時通、線上聊天室、部落格留言、e-mail信件…等都可能成為詐騙集團的犯罪工具,所以每個人在處理網路上的資訊時要格外提高警覺,才能保護自己免受其害。本教學活動有以下幾點教學目標:

(1)認識盜用網路帳號進行詐騙的常見手法
(2)瞭解保護個人資料的重要性      

七、主題:MSN聊天當心 騙徒小額詐騙也騙到36萬元(可連結)

八、新聞來源及本文:MSN聊天當心 騙徒小額詐騙也騙到36萬元

  在MSN上和好友聊天,還是要提高警覺,小心遇到詐騙集團。165專線發現,有歹徒盜用MSN帳號,冒充好友騙取被害人購買的遊戲點數。警方表示,短短三個月內,165專線就接到208起被騙案件,也有日益增加的趨勢,雖然是小額詐騙,不過,其中有人竟然因此損失高達36萬元。(杜大澂報導)

  一名三十歲的張先生,最近在MSN上接到住在新加坡的同學訊息,請求張先生到超商購買遊戲點數,再將密碼用即時通傳給他,由於張先生和這名好友,高中就是死黨,加上日前才聊得很愉快,不疑有詐,為了協助好朋友省匯差,甚至要幫好朋友的同事,因此,花了36萬購買遊戲點數,最後被害人才發現,同學的MSN帳號密碼其實遭到歹徒盜用,所以聊天的對象根本是另有其人。

  刑事局預防科警官常金蘭說明案情。「12號到17號短短五、六天,被害人跑了12趟超商,買了53次遊戲點數,總金額是36萬元。」

  根據警方統計,從二月至今,165專線接到這類手法的詐騙案件,高達2百多件,大多損失金額在一萬元左右,不過,警方發現,案件有日益增加的趨勢,被騙金額也不斷飆高,因此,警方呼籲網友,接到好友電腦求援的訊息,不能盡信,最好透過電話聯絡確認,比較保險。

相關新聞:鎖定留學生詐欺 騙錢騙戶頭、MSN租存簿現賺一萬二? 揪友報名慘遭詐騙

九、教學重點建議:

◎課堂活動

1、教師先調查學生使用網路聊天的情形,教師可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鼓勵學生以任何一種形式(像是問答題或圖畫)記錄自己所回答的內容,包括:

①會不會在網路上與他人聊天?
②使用什麼平台聊天?例如線上遊戲的對話功能、msn、yahoo即時通、facebook…等。
③多跟哪些人聊天?本來就認識的同學或朋友、網路上認識的人、家人…等。

2、根據學生使用網路進行聊天的情形,可延伸討論,讓學生想一想自己可能未曾想過的問題:

①為什麼要在網路上聊天?你覺得優點是什麼?有沒有缺點?
②跟認識的人和不認識的人聊天的內容有什麼不同?
③有沒有印象深刻的聊天經驗?例如被欺騙、恐嚇,或是感覺怪怪的…

3、教師小結學生所分享的個人經驗,說明因為網路聊天平台的出現使得現代人與其他人聯絡、溝通的方式也產生改變,使用網路聊天可說是現代生活的其中一項行為,但透過網路聊天使得我們本來可以用來作為判斷真與假的參考條件,像是外在的生理條件—身高、年紀、體重、性別都變得不再客觀,在享受與朋友開心聊天之餘,也要當心自己是不是不小心成了詐騙集團的囊中物。

4、發下「MSN聊天當心 騙徒小額詐騙也騙到36萬元」新聞文本,進行討論:

①主要的新聞事件是什麼?—在網路上與好友MSN,出於好意協助,卻被冒充好友的詐騙集團以購買遊戲點數節省匯差的方式騙了錢。
②這是主要發生在什麼地方的事件?—台灣
③你認為是誰要告訴我們這個訊息?為什麼?—內政部警政署165反詐騙專線 / 讓我們瞭解盜用msn帳號的詐騙手法以防受騙
④新聞中有無提及解決的辦法?—接到好友電腦求援的訊息,不能盡信,最好透過電話聯絡確認

5、討論完新聞文本後,還可以請學生想想如果自己是新聞文本中的主角,會不會受騙?為什麼?相信多數的學生多會回答自己不會受騙,老師此時可以提醒學生,詐騙手法層出不窮,不僅是利用被害人的無知或貪心,也可能利用人的信任與熱心,此新聞事件正是利用信任與熱心的例子。

6、介紹盜用MSN帳號進行詐騙三種手法(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全民防騙

①歹徒盜取MSN帳號,假扮好友誆買遊戲點數
②小額付款機制
③用MSN連絡群組騙取手機認證碼,申請雅虎、露天網路帳號

7、除此之外,可以再請學生發表自己有無聽過或親身經驗過任何因為網路帳號被盜用而受害或受騙的經驗,像是點選了朋友傳送的網址,造成個人資料外洩或帳號被盜取…等。

8、讓學生分2組進行角色情境模擬,一組擔任一般的使用者,一組擔任詐騙者,以一問一答的方式模擬聊天內容。詐騙組可以參考老師介紹或自行想詐騙的方法,一般組則要接招應對,激發更多創意的應變措施,教師視情況可介入參與,讓學生在這樣的練習中瞭解在處理網路上被告知的資訊時一定要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