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獨裁民主聯盟(National United Front of Democracy Against Dictatorship,UDD),為泰國反對人民民主聯盟的政治團體,因為其行動時均穿著紅色衣物以示識別,所以一般俗稱「紅衫軍」。其多數是來自泰國北部和東北部窮困地區的農民、山民,是社會階層光譜裡較底層的人。
2001年,泰國第二十三位首相塔克辛‧欽那瓦上任,但後因涉嫌貪污而引發一連串泰國人民抗爭事件,其中包括人民民主聯盟(俗稱黃衫軍,主要由曼谷及南部的中產階層組成),最後在2006年9月遭政變推翻,反獨裁民主聯盟(紅衫軍)也在此時成立並支持塔克辛,並組織過幾次反政府示威。隨後人民力量黨(親塔克辛)在2007年底贏得大選並組閣,由沙馬‧順達衛任首相,黃衫軍再度發起抗議,沙馬在2008年因受薪主持烹飪節目而涉嫌違憲並下台,由其妹夫頌猜‧旺沙瓦繼任,期間黃衫軍持續抗爭,直到年底泰國憲法法庭裁定頌猜和所屬的人民力量黨在選舉中舞弊,隨後遭解散,頌猜被迫下台。2008年12月由民主黨的艾比希任首相,其也是黃衫軍所支持,隨後紅衫軍開始抗爭並要求艾比希辭職、重新舉行大選。
紅衫軍於2010年4月份開始集結於曼谷百貨公司、高級飯店聚集的商業區及金融區附近,隨後佔領曼谷市區多個地方為抗爭據點,並在4、5兩個月(至5月19日前)和泰國政府軍警發生多次激烈衝突,使得百貨公司及飯店停止營業超過一個月,電車及地鐵亦停止營運,多個國家也關閉大使館並發出旅遊警示,後曼谷市區也宣佈停班停課。
泰國政府在5月19日下令強力鎮壓,出動裝甲車等並以實彈進行驅離,紅衫軍也在市區四處縱火,在一陣流血衝突和清場後,數名紅衫軍領袖投降,示威活動暫時落幕,從3月至5月的紅衫軍抗爭總計約80多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義大利籍記者及一名日本籍記者,並近2000多人受傷,並使得以觀光業為重要經濟來源的泰國蒙受巨大的損失,而紅衫軍支持者在相繼返家後也揚言會繼續抗爭到底。
而泰國的貧富不均、城鄉間的矛盾以及政治上的對立,種種問題也都未解決,而這次受重創的除了泰國經濟,也包括曼谷的多個建築、金融中心、商業中心、電視台等等,市區頓成一片廢墟。而《紐約時報》的評論則指出:「一群以泰王為中心的菁英保王派勢力不斷膨脹,權勢包括官僚、軍隊、企業利益,而紅衫軍現在挑戰的目標就是這群菁英階層。」(記者高捷 整理)
參考資料:
TVBS(2010/05/21)。〈泰國紅衫/紅衫軍化整為零 蠢蠢欲動等待時機〉。
中央社(2010/05/23)。〈採訪紅衫軍身陷險境 記者憶往餘悸猶存〉。
中國時報(2010/05/18)。〈泰國紅衫軍能被消滅嗎〉。
自由時報(2010/05/20)。〈紅衫軍領袖投降 曼谷宣布宵禁〉。
梁東屏(2010/05/08)。〈泰國只是進入另一輪迴〉,《中國時報》,A18版。
梁東屏(2010/05/22)。〈紅衫軍 白白犧牲了?〉,《中國時報》,A22版。
維基百科(2010)。〈人民民主聯盟〉。
維基百科(2010)。〈紅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