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軍備局202廠管制區,佔地185公頃,東臨中研院、西接新庄埤;北為捷運昆陽站、南倚四獸山,其廠區大部分為丘陵或山溝,高低差達120公尺,可供使用的平地面積僅35%。其廠內分成三區,西側為行政區和火砲製作區,剩下的三分之二為火工區,由於安全和機密考量,只有少數員工能進,也因人為破壞少,生態得以保存。而火工區東北角的三重埔埤與新庄埤、後山埤,並稱南港三大埤塘,除了生態資源珍貴,風景也相當宜人,包括台灣藍鵲和老鷹等保育類動物,也在此築巢。

  而三重埔埤溼地部份,國防部因計劃搬遷兵工廠,原規畫將這塊占地近25公頃的綠地釋出,做為親水公園或市民休憩場所,成為台北市的「中央公園」(因其位處台北市正中心),但中央研究院亦因擴地需求想使用此地點,因此2007年7月將此地核為國家生技園區預定地。

  中研院雖報告此25公頃的用地已無天然濕地,僅存的水池,也在2004年於池底施加水泥,不再是天然池。但營建署在邀集濕地評選委員前往現場勘驗過程中,其均認定該區域符合「拉姆薩公約」(Ramsar Convention。為世界各國於1971年在伊朗拉姆薩共同決議通過的「國際重要水鳥棲地保育公約」,Convention on Wetland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as Waterfowl Habitat)對濕地的廣義定義,是以觀點和中研院看法不同。以台北市目前最大的幾個綠地來看,大安森林公園約26公頃、中正紀念堂約25公頃、青年公園24公頃,202兵工廠所擁有的綠地確實相當珍貴。

  而202兵工廠內除了生態外,也有不少古蹟及古物。包括「阿姆斯特朗古砲」、「王義德大夫古墓」等,而作家張曉風投書並下跪陳情,要求總統馬英九保留這片台北市的肺葉,也使藝文界連署支持,並引發後續更多討論。雖中研院強調25公頃只開發9.6公頃的低密度開發,古蹟、三重埔埤等地會保留(不在9.6公頃內),但最後行政院長吳敦義宣佈在完成環評前先行停工,計劃會先暫緩。

  而整個202兵工廠除了中研院預計用地,其餘剩下的廣大用地也命運未卜,但即使是照環保團體和藝文界主張留為全市性公園,在觀光的人潮下亦有可能破壞,是以202的問題不只是環保、古蹟的問題,也隱含台北市都市規劃、資源分配和經濟發展等重大問題,其利益巨大,也是財團和政治人物爭取的一個焦點。
(記者/高捷 整理)

  圖為2010年空拍圖,中央的綠帶即為202兵工廠所在地。紅線框出的範圍約是昔日三重埔埤位址,由於埤塘已淤積,目前僅存藍線框出的滯洪池。本圖為中研院提供,轉引自苦勞網。

  「國家生技園區」工程區位分析圖。資料來源:孫窮理(2010),苦勞網。

參考資料:

NOWnews(2010/05/21)。〈看過202兵工廠 黃珊珊:反對開發只因具有不可取代性〉。

中央社(2010/05/16)。〈中研院:生技園區 環評不過就停止〉。

王光慈(2010/04/12)。〈北市最後綠地 202兵工廠明年填平〉,《聯合報》。

孫窮理(2010/04/14)。〈當國防部打開202兵工廠大門…〉,《苦勞網》。

孫窮理(2010/05/19)。〈202兵工廠的「環保」與「超環保」議題〉,《苦勞網》。

陳寧(2010/05/12)。〈濕地認定 中研院、學者不同調 張曉風現勘202兵工廠 續呼籲:勿開發〉。《苦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