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五年,耗費全台各普通大學人力物力與資源的大學評鑑,已於今年陸續評鑑結束。其中,傳播學門總共27校80多個系所,包括台大、政大、師大、交大、中正、中山、東華、聯合、國北教、台藝大、北藝大、南藝大、世新、輔仁、淡江、銘傳、文化、元智、佛光、玄奘、南華、慈濟、義守、長榮、靜宜、真理、亞洲…等校,除兩校免評外,其他已評鑑完畢。

  此一大學評鑑報告,評鑑項目粗分五大項:一、目標、特色與自我改善;二、課程設計與教師教學;三、學生學習與學生事務;四、研究與專業表現;五、畢業生表現。五項評鑑指標內容涵蓋課程規劃與系所開設宗旨是否符合、師生人數比、系所空間分配與規劃、教師研究發表情況、畢業生認同與社會競爭力等。不過依據各校情況不同,報告所提及的內容偏重各有不同。

  觀察評鑑中關於台灣傳播學門的報告,27校報告對於系所宗旨、課程規劃、教師研究與教學質量頗為重視。從評鑑報告上約略觀之,台灣傳播教育仍受傳統新聞傳播科系實務本質之影響,多個系所仍被要求要與實務界合作與接軌,畢業生表現上大多也觀察其投入相關行業的程度,並依據畢業生的回答,調查與了解學校所學是否使學生得以快速投入相關行業,甚至博士生就業亦在評鑑所關心之問題上。「學生學習與學生事務」則沒有一定更為細緻的一致評量指標,而是依據各校學生情況與表達的不同,呈現不同的內容。但是否完全從學生觀點出發,給予該系所評鑑改進意見,則有待釐清。

  同時,若更近一步觀察各校系所評鑑報告,台灣傳播教育的普遍問題在於:其一,大部分學校為顧及學門各子領域面向,與本欲標榜的系所特色有所出入;其二,課程實際規劃與所標榜的宗旨多有落差,也因此,造成師資的專業領域與課程安排,不能符合原本各系所為了與他系有所分別而標榜的特色。也經常造成投考新聞傳播研究所與大學部的大學與高中考生,因不了解自己所需與特定系所是否符合,造成考試與教學研究資源的浪費。

  總結而言,高教評鑑中心所舉辦之大學評鑑報告,以傳播學門所呈列的報告而言,其所關心者多是辦學績效的現實面問題。然則,評鑑報告未能詳列或統一分析更多各校教學研究資源的情況,甚為可惜。諸如硬體設備與圖書經費的編列實際數據與情況、獎助學金編列情況,讓學生及相關教育與傳播專業研究者,能夠針對評鑑報告進行更深度的研究分析。

延伸閱讀:

1.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2.台灣傳播學門大學評鑑報告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