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社會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小社會五上,第六單元「愛護台灣」,第二課「環境的問題與保育」
南一版國小社會五上,第六單元「福爾摩沙寫實」,第二課「生活環境的營造」
翰林版國小社會五上,第六單元「關懷台灣」,第二課「行動愛台灣」

五、對應能力指標:

1-3-10列舉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3-3-4分辨某一組事物之間的關係是屬於「因果」或「互動」。

環境教育

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4-2-1能歸納思考不同區域性環境問題的原因與研判可能的解決方式。

六、主題:改喝自來水 環保救地球(可連結)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聯合報歐洲日報/羅惠珍報導2008/06/23】

  所有養生健康學都說每天要多喝水,礦泉水對身體好,勝過各種飲料。久而久之,喝瓶裝礦泉水變成一種象徵,比喝自來水有「品味」。只是,追求健康與品味的人沒想到,過多的寶特瓶卻造成了生態保育的一大負擔,已經有人開始「倒轉回來」,鼓勵少喝瓶裝水,多喝水龍頭流出的自來水。

  大衛威爾克(David Wilk)在美國康乃迪克州的小城開書店,他的孩子們每個星期要練三次足球,練球的孩子一休息,就仰頭喝水,然後將寶特瓶隨手一丟。有一天,這位父親再也不能忍受眼看著足球場變成寶特瓶的墳場,他從家裡搬來個裝滿自來水的大水桶,從此之後,每個年輕人都不再「隨手丟」了。一個寶特瓶可重複多次,大衛威爾克的作法獲得迴響,許多人學著減少「消費寶特瓶」。

  威爾克統計,光是小城的球場每年就可減少一千八百隻寶特瓶,寶特瓶回收成本大,不如減少消費。威爾克說:「一個小小的改變就能獲得大的成果,喝不喝瓶裝水其實是很簡單的決定。」

  美國人的瓶裝水消費老早就超過啤酒與牛奶,目前僅次於蘇打飲料,預期到了二○一一年,喝水的人口會超過喝可樂與雪碧的人口。瓶裝水的消費成長相當驚人:一九八○年,每個美國人一年喝十九瓶礦泉水,去年每人喝掉一百一十四瓶,也就是三百四十億公升的水,價值一百二十億美元。

  雖然有如此可觀的數據,瓶裝水的遠景卻是顛頗崎嶇,因為批評過度使用寶特瓶的論述,減低了多喝水的保健價值。運動從舊金山市政府發起,目前已有不少美國大城市行政機關取消為員工買瓶裝水了。學生團體也在大學校園內推展不喝瓶裝水運動。教會與美國修女聯合會也呼籲教友與會員盡量別喝瓶裝水。目前全美國有十多個團體乾脆宣布杯葛瓶裝水。有些具「環保概念」的餐廳現在只供應自來水。

  舊金山市政廳發言人說:「我們的計算方式很簡單,一年可省五十萬美元。」根據市長辦公室的說法,「每年有超過十億個寶特瓶堆棄在加州的垃圾場裡,要一百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分解與清除含水層的毒素,礦泉水的品質與其所產生的廢棄物與汙染相比之下,其客觀價值低於本地的自來水了。」 

  美國每年賣出二百五十五億瓶裝水,只有百分之十六的瓶子回收,根據獨立機構統計,三瓶水的量才能生產一瓶礦泉水。為了生產礦泉水,每年用掉一千七百萬桶石油,這還不包括運輸的燃料油消耗。一個簡單的計算方程式:生產、運輸、冷藏與清除一個塑膠瓶子,等於用掉四分之一瓶的石油。

  至二○一三年,美國有三十六個州會碰到缺水問題,公共機構也可能因預算不足而成為廢墟,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也許該考慮改變喝礦泉水的習慣,礦泉水的價格是自來水的二百四十倍至一萬倍。

  除了環保之外,礦泉水還受到道德譴責,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集團較晚進入瓶裝水市場,他們所生產的是,過濾後的自來水加上鹽等礦物質的瓶裝水。這種作法終究受到抨擊,且被譏為荒謬,因為美國百分之九十七的自來水被公認為品質優良。

八、教學目標:

1.瞭解生產瓶裝水的碳足跡。

2.思考改變飲用瓶裝水習慣的方法。

九、教學重點建議:

0.教學準備:預先下載或開啟「瓶裝水的故事

1.新聞討論:將新聞本文影印給學生,並根據以下問題解析新聞——

①飲用瓶裝水有什麼象徵?(比喝自來水有「品味」)
②大衛威爾克採取什麼作法來改變球員喝水的行為?(從家裡搬來裝滿自來水的大水桶,以取代瓶裝水)
③為什麼瓶裝水不環保?(三瓶水的量才能生產一瓶礦泉水、運輸瓶裝水會消耗石油及產生二氧化碳、廢棄水瓶的回收與處理效果不彰)
④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瓶裝水為何更受抨擊?(他們將過濾後的自來水加上鹽等礦物質,做成瓶裝水)

2.引導討論:

①平常大約多久喝一次瓶裝水?
②以這樣的習慣,一週大概會產生多少支廢棄水瓶?一個月呢?
③你還聽過喝瓶裝水可能有什麼負面影響?
④新聞中,美國人為什麼喝自來水?
⑤在台灣如果要喝自來水,最好經過哪些處理程序?

3.老師說明:瓶裝水除了環保問題外,還可能有對健康產生危害的疑慮,因為瓶身材質中的毒素會由於擺放過久或受到日曬,而溶解在水中。

4.觀賞「瓶裝水的故事」。

5.引導討論:

①瓶裝水的水質有哪些疑慮?
②生產瓶裝水的過程中,為什麼會產生「碳足跡」?
③運輸瓶裝水時,有哪些部分會產生「碳足跡」?
④飲用瓶裝水對水資源會有什麼影響?

6.總結說明:

瓶裝水廠商為了行銷,會將飲用瓶裝水塑造成有品味的象徵,並且強調瓶裝水的水質具有有助於人體的成分(例如礦物質),或可以更容易被人體吸收(例如等滲透壓)。這些廣告的噱頭消費者很難去驗證是否屬實,即使屬實,飲用瓶裝水或自來水的效果差異也不見得如此天差地別,但是製造跟運送瓶裝水所產生的污染與二氧化碳排放,卻已經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