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昇學齡兒童語文能力,鼓勵孩子藉由閱讀報紙獲取廣泛文化新知,《國語日報》自2007年開始推行讀報教育,今年已滿三年。24、25日《國語日報》舉辦「讀報教育成果發表會」,邀請全國二十五縣市讀報實驗班教師分享一年來的教學成果。
《國語日報》董事長黃啟方希望下一代在閱讀沒有血腥和暴力的《國語日報》中成長,擁有好的涵養以及更開闊的視野,並且感謝各地方政府的教育局、教育處大力的協助,也感謝第一線的老師們認真付出。贊助屏東地區的許潮英慈善基金會總幹事林龍森表示之前親自下屏東,看見老師們的努力覺得這一切都很感動很有意義。華科事業群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陳昭如認為孩子們的肚子跟精神都需要被餵飽,表示會持續支持「讀報教育」。
《國語日報》自九十六學年首度開辦讀報實驗班,三年來全國讀報實驗班徵選規模,年年成倍數成長,九十八學年成立的實驗班數目是第一年的三十幾倍,每天有兩萬兩千多名學生在閱讀報紙。九十八學年度更是鼓勵家庭讀報,連結學校讀報,擴大讀報成效與資源應用。並且舉辦「HAPPY NEWS‧快樂來讀報」讀報心得徵稿,鼓勵弱勢地區兒童寫,提供發表機會,藉此建立兒童的寫作信心。新增的「我是剪報高手」徵選,也鼓勵孩子們多元知能發展。除此,也向老師們徵求創意教案,讓讀報教學豐富深度及廣度。
來自明德國小的沈德成、溫郁芃、蔣孟蓁以一段NIE(Newspaper in Education)新聞播報讀報教育成果和各地學生心得,活潑的播報方式讓全場觀眾笑聲連連。小主播沈德成表示自己最喜歡看國家大事,他認為可以從閱讀報紙中學到很多知識,班上愛看報紙的同學都跟他一樣期待讀報課。
延伸九年一貫 讀報教育開辦國中實驗班
九十八學年起開始有低年級班級申請為《國語日報》週刊實驗班,也有開辦國中實驗班,落實中小學讀報教育銜接。桃園縣龍安國小教師蕭松森就是低年級班級的老師,他將報紙相關內容和真實的體驗作結合,例如在〈逛逛博物館〉這期,就帶著學生坐火車上台北參觀博物館;〈黃金柿海〉這期就將自己走訪製作柿餅的照片與學生分享,讓學生品嚐柿餅的美味。蕭松森也會利用照片新聞讓學生看照片猜新聞,提升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想像力。除了班上讀報的各種推行,蕭松森希望學生升到其他年級後,仍可以不間斷地閱讀,因此以「每日一聞」的方式,推廣到其他年級與班級,培養學生長期閱讀習慣。
台中縣海墘國小教師張秀瓊配合學校的品格教育,在班上推行「悅」讀「悅」有品,共同挑選剪報議題,讓孩子們從環保議題、兒童新聞、弱勢族群新聞中學會關懷、反省、和建立同理心。張秀瓊展現班上剪貼簿的封面,說明這是美術老師為班上學生所設計的專屬肖像,學生因此更珍惜剪貼簿。《國語日報》其中一版,「食」在有意思請到學校的外語老師加入讀報教學,連結食物、生活及語言融入到英文教學,是張秀瓊班上學生們最愛的課程。她表示有家長反應原本脾氣不好的孩子個性有因為閱讀報紙而轉變了,也有隔代教養的小孩更珍惜感恩,但是老師自己受益更是良多,讀報教育的推行讓班上調皮的孩子,懂得體諒和關懷,使班級經營起來更加容易,和學生們的關係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