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執政團隊,期望高雄市、高雄縣合併熱切,特別設計一個縣、市合併的「圖案」——「市」(如圖),也就是將縣字右邊之系省去成「」,而以市字替代之;並且定其讀音為「都」(ㄉㄨ),頗具心思。由此,實可以得見象形、指事兼具的方塊漢字,它的圖象性、「造新字」之靈活性、視象性和圖案性,可能非他種文字之所能及,確實為一種質優文字。
 

  市和縣兩字,古已有之。市,巾部二畫,《說文》說:「買賣之所也。市有垣,冂(ㄐㄩㄥˇ)從(ㄧˋ)。

  古文及,象物相及也。之省聲。」市字初見于金文及小篆,從其初文來看,很像某地樹有標識,以示諸人其所在,以作市賈——《爾雅˙釋言》:「貿、賈,市也」,疏:「謂市買賣也」;《易繫辭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除了賈貿之外,市,通常作城鎮解(《後漢書˙方術傳˙廖扶》:「常居先人家側、未曾入城市。」)

「市」之駢字多,義亦多,舉其常見的和較罕用的如:
*市人,市民,《史記‧准陰侯傳》:「……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
*市井,市場,也指販夫走卒(或商賈代稱),(《史記˙刺客傳˙聶政》:「政乃市井之人」)。
*市正,司市的官吏,相當于市長。
*市民,《汪元量˙醉歌》:「北師要討撤花銀,官府行移逼市民。」
*市平,平衡市場物價。
*市令,司市官吏所發布的命令。
*市長,漢官名,《史記˙太史公自序》:「昌生無澤,無澤為漢市長。」
*市虎,「三人成虎」——喻經人多口雜傳說之後,傳言雖假亦能成長;「市虎」今指在城市橫衝直撞的汽車。
*市征,市場的稅徵。
*市亭,治理市政的地方。
*市怨,招來民眾憤怒,《戰國策˙韓策一》:「夫以有盡之地,而逆無已之求,此所謂市怨而賈禍者也。」
*市區,《蘇軾˙絕句詩》:「市區收罷豚魚稅,來與彌陀共一龕。」
*市曹,即市場,引伸為買賣官爵。
*市偷,街市的竊賊,今稱小偷,《劉子新論˙適才》:「楚之市偷,天下之大盜,而能却齊軍。」
*市朝,市集也,《史記孟嘗君傳》:「日暮之後,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索隱:「謂市之行位,有如朝列,因言市朝耳。」又指爭名奪利的場所,《戰國策˙秦策一》:「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
*市椽,市的屬官。
*市賈,商人。
*市肆,市中商店。
*市義,買義——收買人心。
*市道,街道上從事販賣地方,《晉書˙華譚傳》:「市道小人爭半錢之利」;也泛指街上一般大眾,《漢書˙劉輔傳》:「天人之所不予,必有禍而無福,市道皆共知之。」今則指市場趨勢,特指證券市場。
*市語,街談巷語,又指各業行話、隱語。
*市獄,市中監獄,又指賣通獄吏,企圖脫罪。
*市廛,市場上躉存貨物地方,但在交易前不貨稅。
*市價,語見唐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法雲寺》:「至于鹽粟貴賤,市價高下,所在一例。」
*市儈,牙儈也,賺佣金經紀人,亦指唯利是圖的商人。

  至于縣,為「懸」本字,同懸(心部十六畫),音懸(ㄒㄩㄢˊ),屬系部十畫,原指繫掛。縣字右邊省絲偏旁「」,從初文小篆,斷頭之倒懸——身體倒懸以致頭(目)髮(巛、小)向下,此為古代刑法之一(懸字析出);《說文》:「縣,繫也。到(倒)首也。指事。賈侍中說,此斷首到(倒)縣(懸)字。」加左邊絲旁,是確定其捆綁之意。除了懸之外,尚可解作維繫、揭示、懸殊;而縣市之縣,則音現,ㄒㄧㄢˋ,是始于春秋時期的地方行政區域名稱(宋陳彭年等編《廣韻》:「縣,楚莊王滅陳為縣,縣名自此始也」),初期縣大郡小(東漢劉熙(或曰劉珍)《釋名˙釋州國》:「縣,懸也;懸係于郡也」),秦以後,縣隸于郡,故郡大而縣小。隋唐之後,縣則隸于州、府;民國時,縣則直隸于省。

縣也可以指官舍,也可以泛指天下。

「縣」與地方政府相關之駢字有:
*縣士,《周禮》官名,掌管公邑之獄訟。
*縣尹,同縣令、縣宰,一縣首長,韓愈〈寄盧仝詩〉:「至今憐僧乞米送,僕忝縣尹能不恥。」又同縣官,但縣官可以泛指官府。
*縣丞,等同視之副縣長(漢每縣各置丞一人,以佐令長,並與尉合稱為長吏)。
*縣佐,輔佐縣令治理縣務的官員。
*縣治,縣政府所在地。
*縣帖,縣政府發出的通告文書。
*縣道,漢致,縣邑內純為漢人的稱為縣,漢胡雜居的稱為道;也指縣轄的道路。
*縣僮,在縣府衙門裡擔任雜役的僮僕。
*懸車、懸車致仕、懸車之年;縣輿,俱指辭官退休家居。
*懸法、縣法,官署公佈法令,同縣書和縣象。
*懸缺,職位員額出缺,尚未有適當人選擔任。
*懸處,缺席判刑。
*縣棒,比喻地方官吏執法嚴正。

  本義既是倒懸人頭,市之義又在販買,兩字合成「市」,頗有大起大落殺破軍之勢,令人怵目驚心則箇。

  另外,除縣、市兩字之外,「省」之一字也值一提。省,察看,《說文》:「視也,從眉省(目)從屮。」目部四畫,音醒,ㄒㄧㄥˇ,從甲骨文和金文去看,都像以眼睛(目)省視幼苗(屮少)生長情形;甲骨文有「弜(強)省盂田,其每」,「王勿往省牛」,「王勾往省黍」以及「王兌省魚,不遘雨」之句;金文則有「王令宜子合西方于省」,「我其遹省先王受民受疆土」,「遂省東國圖」諸句。

  省,若讀眚,ㄕㄥˇ,除了指漢制總群臣聽政之官署外,指的就是地方行政區域之名,始見于元朝——元于中央設中書省;于各路設行中書省(行省)(見明宋濂等《元史˙地理志一》)。

與地方相關之「省」字駢字有:
*省治,同省會,也指視察官府事務。
*省府、省政府;省垣,省治所在地,即省城。
*省視,視事(辦公),又指官署中之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