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歡喜學習俗

教案編寫人:洪瑞君

適合年級:國小三到四年級

活動目的:
1.讓小朋友經由閱讀報紙,更加了解臺灣過年從除夕到十五的習俗包含哪些。
2.讓小朋友經由了解臺灣不同地區的習俗差異,去思考習俗背後的文化社會意涵。

活動準備:
1.將最近跟過年習俗有關的新聞剪下來,盡量要包括小朋友比較不熟悉的年節習俗,如以下:
(1)拜天公 民眾忙祭解 補運(2011/02/11 台灣新生報)
(2)台東炸寒單 肉身迎砲越炸越旺(2011/02/18 自由時報)
(3)小豬海削三億 樂當羅福神(2011/02/03 自由時報)
(4)鹽水蜂炮啟泡 蓄勢待發(2011/02/17 臺灣新生報)
(5)初四"迎神"財神廟領紅包好兆頭(2011/02/06 公共電視)
(6)初五開工 灑現金大跳保庇舞(2011/02/07 民視新聞)
(7)彰市南瑤宮 初一開放插頭香(2011/02/01 臺灣新生報)

2.拿一海報紙,在上面畫一表格如下
 有哪些習俗(要做哪些事)

活動進行:
1.先跟小朋友討論,我們過年的時候會用農曆來計算日子,農曆和我們平常所用的公曆有什麼不同。
2.從初一到十五,請小朋友先在表格上寫出他所知道的過新年的習俗有哪些?
3.請小朋友一一閱讀這些跟過年習俗有關的報導後,再將他原本沒有填寫到的習俗用不同顏色的筆填寫上去。
4.填寫完畢後,和小朋友討論:
(1)他最喜歡過年的哪些習俗,為什麼?
(2)他認為這些習俗是怎麼來的,又為什麼大家會延續這些習俗?
(3)元宵節的時候,為什麼台南鹽水放蜂炮,但是台東卻是舉辦炸寒單活動,會有不同習俗活動的原因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