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賴慧玲

二、教學時數:40-80分鐘

三、結合領域:「人權教育」重大議題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可融入人權教育議題之小學高年級以上各領域教科書;或做為補充式/專題式的機會教育內容。

五、對應能力指標:
1-1-3討論、分享生活中不公平、不合理、違反規則、健康受到傷害等經驗,並知道如何尋求救助的資訊與管道
1-2-4舉例說明生活上違反人權的事件,並討論發生的原因
2-3-1了解人身自由權並具有自我保護的知能
1-4-1探討違反人權事件對個人、社區及社會的影響,並提出改善策略及行動方案

六、媒體素養教學設計說明與目標
  校園霸凌,在定義上是指當學生遭受一個或多個學生的持續故意傷害或感到不舒服的強迫行為。霸凌行為的類型包括肢體接觸、言語攻擊、猥褻的姿勢或臉部表情,以及有意的排擠…等,可是霸凌卻常被忍受或刻意忽略。而隨科技發展也出現了所謂網路霸凌─透過網路、手機、或其他網路科技來構成霸凌之行為。霸凌現象存在已久,且普遍存在於各國之間,此外,我們也不難發現在各式的媒體文本中,像是動漫畫、小說、電視劇、電影等,亦常以校園霸凌  做為題材,但在過去因尚未獲得社會足夠的重視,以致這個問題隱而不顯。

  然而隨著人權意識抬頭,以及近期校園霸凌事件報導層出不窮,這個話題引發各界的關注與討論,卻也引發媒體更多的報導。筆者搜尋相關霸凌新聞報導事件(網路新聞),一天內報導件數多達十數則,因此本教學活動除了希望藉由討論讓學生認識霸凌事件、成因與平反管道,更希望結合媒體素養的面向達到以下教學目標:
(1)分析比較校園霸凌事件報導的觀點與角度
(2)思考新聞事件與自身生活的差異
(3)以不同的表現形式或媒體(文字或影像)表達對霸凌事件的看法

七、主題:「媒」說出來的霸凌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教師事先蒐集在一天中與霸凌相關的事件報導,將這些報導內容剪貼在同一張紙內,影印數份。除用時間來做為取材的方法外,教師也可預先挑選特定的報導重點來呈現。本教案以100年2月17日網路新聞搜尋結果,列舉幾則如下:

霸凌何解? 專家:重視校園支持系統(New Talk)

減少霸凌 改善人際做起(中央社)

蘋論:反霸凌沒牙(蘋果日報)

網霸學妹高職學長強索零用金達1年(自由日報)

籲修法全教會:不是穿粉紅就可反霸凌(中時)

開學週反霸凌興華國小一片粉紅(台灣立報)

疑遭霸凌女國中生拔髮自殘(台灣新生報)

◎課堂活動
【新聞報導中的霸凌事件】
1、教師先簡要提問,瞭解學生對校園霸凌的基本認知,並適時提出澄清與說明:
①你認為什麼是霸凌?
②你從何得知霸凌的概念與資訊?(出版品、電視、親身經歷…)
③有哪些霸凌的類型?(網路、人際、身體、言語)
④霸凌事件通常會牽涉到哪些人?(受害者、加害者、袖手旁觀者…)
⑤霸凌者與被霸凌者的特質?(從學生的回答中可反問他們這些印象是如何得來?)
⑥如果你親身遇到霸凌事件,你會怎麼辦?

2、發下影印的新聞文本,讓學生分組閱讀、討論、分析與比較。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
①討論-我們這組想瞭解什麼?(例如,哪些報導有教我如何處理被霸凌事件、哪些報導告訴我其他地區或學校如何宣導反霸凌事件、哪些報導有訪問學生的想法…等)
②分享與分析-閱讀這些新聞給你什麼感覺?你覺得為什麼你會有這種感覺?從這些報導中,試著歸納與比較報導的主題、觀點與立場,甚至是呈現的手法。(例如新聞標題、報導某人被誰在哪裡以什麼方式霸凌、報導、新聞報導是否客觀,或是添加過多主觀意見、特定學校的新聞稿)
③思考-在報導中,哪些人的觀點出現較少或片面?哪些問題刻意被凸顯?你覺得為什麼?(例如:強調(被)霸凌者的家庭教育或就學狀況、鮮少報導學生的意見、零體罰…)

3、教師總結學生的分享與討論,提醒學生在看新聞事件時可以就幾個面向來思考:
①Who-報導是誰寫的?報導中呈現了哪些人的觀點?
②Why-為什麼有這則新聞事件?看完後,我為什麼有這些想法?為什麼新聞要這樣呈現?
③What-新聞事件是什麼?報導重點是什麼?
④Where-新聞發生地在哪?
⑤When-新聞發生時間?此新聞發生的前後時間內有無相關事件報導?
⑥How-思考過這些新聞內容後,我覺得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新聞事件中的問題?從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新聞事件到後來學習分析後,我看這則新聞的角度產生哪些改變?新聞中如何說明霸凌事件的責任與正義問題?

【新聞報導與我生活的差異】
請學生分享新聞報導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與經驗有什麼不同?例如:
①我所接觸過的霸凌者與被霸凌者角色與報導說的有哪些異同?
②新聞中提到各校如何宣導反霸凌活動與我的學校或老師的作法有何異同?
③新聞中所提到的父母觀點與我父母的看法有何異同?
④新聞事件與真實生活所呈現的差異,你覺得為什麼會這樣?

【「媒」說出來的霸凌】
本教學活動旨在希望學生能產生行動,教師得依真實教學情境斟酌使用,關注每位學生的感受,避免學生在行動進行過程中衍生不當的後果。
1、小小記者:引導學生設計問題來採訪在校園內,不同人(學生、老師、校長、警衛…)對霸凌事件的看法,並整理出一篇客觀且完整的報導。
2、N種避免被霸凌的方法:請同學們集思廣益蒐集各種避免被霸凌的方法(可以用錄音、錄影、繪圖等方式來表達,可以分別做出學生與成人版本,亦可想出N種避免想霸凌別人的方法)

◎延伸活動
利用媒體文本中的校園霸凌再現來進行分析與討論,教師可選擇一部學生都愛看或熟悉的作品,例如多啦A夢動漫畫,挑選當中大雄被胖虎欺負的部分片段,與學生一同觀賞與針對各種問題來進行討論或狀況模擬。

◎參考資源

維基百科

人權小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