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政治大學媒體素養研究室 林佳儀 PPT下載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結合領域:社會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翰林國小五年級下學期/中華民國時期/我們的政府與人民
康軒/國小五年級下學期/戰後的臺灣/政治與經濟的發展
南一/國小五年級下學期/中華民國治理時期/民主政治的運作

五、對應能力指標:
3-3-4分辨某一組事物之間的關係是屬於「因果」或「互動」。
5-3-5舉例說明在民主社會中,與人相處所需的理性溝通、相互尊重與適當妥協等基本民主素養之重要性。
6-3-1說明我國政府的主要結構與功能。

六、主題說明:

  本主題目的在於,除認識原本政府與政治的課程,瞭解相關知識,也透過主流的大眾媒體內容,帶領學生一同思考大眾媒體訊息與真實的關係。
  任何媒介內容都無法如「鏡子」般單純反映社會真實,往往受到訊息創作者的背景、經驗及其型塑而成的觀點所影響,從訊息製造到訊息傳送過程中,在不同訊息創作者、過濾者、編輯者等所有相關工作人員之間轉手與調整的過程之後,雜揉了許多人心中所想的真實、心中設定的目標觀眾的心中的真實,以及為吸引目標觀眾的眼光而作的誇張表演,最後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往往離真正的「社會真實」差了一大截;其中,尤以戲劇為甚,然而,卻會對進入戲劇世界的觀眾造成不小的影響。
  因此,本教案以引起熱烈討論的長壽鄉土劇為主角,討論大眾媒介訊息與真實的關係,在此提醒:學生可能主動觀看,也可能受到家人影響、陪同家人觀看;同樣的概念,可以用於其他主題(例如其他職業、族群或國家)、媒體(例如在廣告、新聞或電影等)的討論,例如,廣告中的「媽媽」角色,與生活周遭、親眼觀察的「媽媽」有何差異?
  本課程建議為複習使用,於民主政治單元學習結束後隔週進行,以生動活潑的方式來複習現在民主政治與選舉的意涵。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

〈「夜市」女議員壞過頭 真議員抗議〉,2011/04/10  ,TVBS【台北報導】。

  電視連續劇「夜市人生」,劇情誇張卻很受歡迎,其中的女議員角色丁珮琪,因為穿著和風格一樣大膽,還主動勾搭男人上賓館,讓不少觀眾愛看又生氣,甚至以為真實世界的年輕女議員,都好不到哪裡去;台北市議員吳思瑤就抱怨,經常被連續劇的忠實觀眾嘲諷,她大聲喊冤,還要向電視台抗議。

  「夜市人生」連續劇裡,「丁珮琪」議員一出場,就穿深V泳裝,大露事業線,劇情還安排她上賓館,到夜店裡跳舞勾搭男人。戲劇片段:「Jeannie妹妹行情最HOT,SUPER SUPER SIPER STAR。」

  大膽的行徑和作威作福的風格,讓這個角色瞬間爆紅,很多觀眾太入戲,看到壞議員恨得牙癢癢,卻把這股氣出在真的年輕女議員身上,以為她們都是「同一國的」。民眾:「她有沒到處去跑攤、喝酒。」市議員吳思瑤:「絕對不可能,對呀,而且也不會去勾搭男人,哈。」
台北市議員吳思瑤說,服務處最近常接到電話「關心」,甚至走在路上也會被問,是不是議員真的都這麼壞,太太小姐們愛看戲,看久了,說真的有負面聯想。民眾:「會有一點點,有點物化女性。」吳思瑤:「醜化,要抗議。」民眾:「對,就是這樣。」
  
  難怪真實世界的女議員,忍不住向虛構的女議員抗議,但如果觀眾就是愛看丁珮琪議員耍狠使壞,編劇恐怕很難突然把她變成「德雷莎修女」。

凍未條!鄉土劇「壞壞演」 正牌議員老被虧 〉,2011/04/9  ,中國時報。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將上述新聞資料印出,上課時發下給學生,每組一份。

2.將學生分為5-6人一組,上課時需按組別坐好。

3.事先蒐集關於「選舉」、「民主政治」的相關資料,做為課本的輔助教材。

4.先觀看網路上相關的節目片段(例如,於youtube網站輸入「夜市人生」與「丁珮琪」搜尋到的該節目片段),認識「市議員」一直在該戲中的表現方式。

5.確定電腦接上網路與投影機、喇叭,上課時將播放網路上的影片。

6.請學生課前預先複習民主政治與選舉的單元。

上課
1.請學生依照課本知識、自己對市議員的想像,演出「市議員」的一天。每組先討論10分鐘,各組演出約3分鐘。引導學生,劇情可包含的大綱:「市議員」平常都做些什麼事? 「市議員」是怎麼產生的? 你會想當「市議員」嗎?希望跟「市議員」作朋友嗎? 有在電視或報紙裡看過「市議員」嗎? 喜歡這樣的「市議員」嗎?「市議員」跟你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2.回到課本中的資訊,複習台灣民主政治與選舉政策,知道政府的組成人員、與選舉方式(包括「市議員」及其他民意代表產生的方式),進一步瞭解選舉的意義、民主政治的運作方式和精神。(可參考「行政院」之兒童E樂園」中的相關介紹,約10分鐘)

3.請各組學生討論:大家演出的「市議員」有什麼共同點?喜歡這樣的市議員嗎?跟課本有什麼不一樣?思考自己對「市議員」的印象是否受到大眾媒體或親友的影響。(各組討論3分鐘,抽2-3組學生各發表1分鐘)

4.發下這則新聞,請學生仔細閱讀。(約3分鐘)

5.播放網路的新聞影片〈凍未條!鄉土劇「壞壞演」 正牌議員老被虧 〉。(約2分鐘)

6.讓學生依照5W1H,瞭解新聞事件,並抽選2至3組學生,說明對於新聞事件的瞭解,老師則視情況講解或補充(約5分鐘)。5W1H如下:
(1)Who:事件主角與相關人物
(2)Where:在哪發生
(3)What:發生何事
(4)When:何時發生
(5)Why:發生原因
(6)How:如何發生

7.詢問學生是否看過這個節目,並請有看過節目的學生分享在節目中看到的「市議員」角色,及自己對「市議員」的想像。若沒有學生看過,請老師可斟酌播放1至2段該節目的其他片段,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考資料。

8.請學生分組討論:(約10分鐘)
(1)該節目中表現的「市議員」與實際民主政治運作中的「市議員」角色,有何差異?
(2)是否有聽說過市議員(或其他民意代表)從事類似該節目中表演的恐嚇、威脅等不當行為?從哪裡聽說(消息來源為何)?
反之,是否聽說過市議員(或其他民意代表)積極服務選民、為選民爭取權益、體現民主精神的案例?
(3)為何該節目要以這種方式表現?是否有其他節目、媒體內容有類似的呈現?
(4)自己對「市議員」(或其他民意代表)是否受到媒體內容的影響?影響為何?

9.請各組派代表分享上述討論的結果,必須每一個討論重點都需回應。(各組2分鐘)

10.最後由老師總結,說明對照實際的民主運作機制中,選舉與民意代表的角色、功能與精神,即使民意代表從事不法行為或有不良示範的是見確實存在,然而戲劇確實有誇大、扭曲的呈現。這是因為戲劇節目負擔娛樂功能,且在「收視率」的考量之下製作,因此會偏離現實;同樣的狀況,也可能出現在其他地方,例如對各種職業、族群、國家、文化的表現方式等等。

11.回家作業:留意生活周遭與「市議員」或其他民意代表相關的新聞、廣告或戲劇節目等大眾媒體內容,將看到的無論正面或負面形象表現,影像以相機側錄、記下網路視頻的網址,或剪下相關報導, 並寫下本活動心得(心得篇幅佔PowerPoint一頁),做成PowerPoint交回。(最少需3則紀錄)

九、延伸教學:
可與「藝術與人文」結合,讓學生以完整戲劇方式演出實際生活中的「市議員」與民意代表工作,也從中學習劇本寫作、道具、服裝、場景、燈光設計等等戲劇演出的團體合作流程。也可安排至各地市議會觀摩,或至市議員(或其他民意代表)服務處實地參觀,與真正的民意代表面對面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