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PPT下載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國語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小國語六上,第五單元「媒體與報導」,第十三課「不同角度看報導」
南一版國小社會六上,第三單元「說話的藝術」,第十課「語言與智慧」
五、對應能力指標:
國語
2-10-10-2 能夠思考和批判文章的內容。
3-2-10-6 能依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測和下結論。
六、主題:鼎泰豐示範應徵+三立消遣報導 馬英九無辜成大臨演?
三立自導自演「求職門」?! 同業看不下去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
鼎泰豐示範應徵+三立消遣報導 馬英九無辜成大臨演?
NOWnews今日新聞網 2011年5月3日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鼎泰豐被踢爆在就業博覽會現場造假拍「馬」屁,而這位已經上班一個多月的示範應徵者,於2日坦言是配合媒體要求演出,只是現場沒有向馬英九立刻澄清;至 於,遭指控安排求職戲碼的三立新聞也表示,自家記者是總統到了之後才擠進現場。因此,有可能在這一前一後,讓不知情的馬英九和王如玄的「推薦錄取」,成為 一場大烏龍。
一場就業博覽會讓三立新聞捲入造假門,該電視台在晚間新聞中的還原真相報導指出,當時採訪記者薛文豪是在馬英九和示範求職員工陳小姐聊了一會兒才遞上麥克風,表示是「中途介入」,絕不可能是事前協調。
報導中還提到,就在馬英九離開後,示範求職員工陳小姐立刻走到鼎泰豐攤位掛上名牌,因而引起記者好奇,於是下午兩點又重回現場訪問,她則「尷尬」的承認自己的確不是應徵者,並表示「總統不知道」,還要求媒體不要播出。
這名女性員工2日出面表示,現場求職者看到很多記者在場,不敢坐在攤位前,因此有「一些」媒體要求可不可以坐在前面「示範」,但卻沒料到馬英九會出現,且當下一心只想完整呈現求職過程,也沒想到澄清自己是鼎泰豐員工,才會演變成造假爭議。
陳小姐還談到,自己只是示範填寫履歷,沒想到3個小時後,三立新聞又派同一組記者前來質疑身分,等到回家後看到該電視台所做的獨家報導後,成了「員工假扮求職者的主角,讓她看了非常遺憾和難過,已經哭了一整晚。」
另外,鼎泰豐公關胡慧宜在接受訪問時則坦承,整個過程有點瑕疵,但真的只是很單純的配合媒體要求,在場的記者都知道,她是鼎泰豐的員工,並強調不希望牽扯到任何政治議題。
(引自http://www.nownews.com/2011/05/03/11490-2709402.htm)
三立自導自演「求職門」?! 同業看不下去
NOWnews今日新聞網 2011年5月4日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從一則單純的獨家「假求職」新聞,演變成一系列的「求職門」話題,雖然三立電視台否認這當中有任何造假或是操作的行為,但還是被不少同業提出質疑。有媒體特地拿出一刀未剪的採訪畫面,從頭檢視三立記者究竟在哪裡;壹電視的記者更痛批,三立擅自引用同業的臉書畫面喊冤,消費同業相當不可取。
三立新聞台日前獨家報導,總統馬英九在就業博覽會上,幫一名「鼎泰豐的員工」找到一份「鼎泰豐的職缺」,指出這是一起「假求職」事件。勞委會2日發表措詞強硬的新聞稿,表示「查證整件事為廠商在該電視台記者請求下配合演出,之後該電視台卻又以此諷刺政府官員不知情」,暗示該新聞台有「自導自演」的嫌疑,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更直指是「S開頭的新聞台」。
採訪該則新聞的記者薛文豪喊冤表示,他當時一直跟在馬總統後面,根本不知先前有人要求「模擬」面試,而且他是在馬英九和示範求職員工聊了一會兒才遞上麥克風,是「中途介入」,絕不可能是事前協調。三立新聞也不忘採訪同業,指出電視台的記者大部分都在後方,麥克風還要交給前方的平面記者幫忙拿,更沒聽到有人出面「喬」求職。
只是,這起「假求職」新聞現儼然變成一系列的「求職門」,似乎有同業看不下去,拿出一刀未剪的完整播放帶,指出薛姓記者明明在總統未到前就在鼎泰豐攤位附近,而且三立的採訪畫面是正對求職者與馬總統,顯然該台的攝影記者在更早之前就到攤位上卡好位,與薛姓記者自述的「後來才到」明顯不符。不過,媒體也指出薛姓記者在現場一直聊天,可能因此才不知道「模擬面試」一事。
而壹電視的記者則是對三立利用同業來申冤相當不滿,痛批該台擅自引用他台記者的臉書畫面,甚至打電話做「電訪」,「把大家討論你們(指三立)家那則新聞的留言,拿來發成新聞,大肆消費同業」。
(引自http://www.nownews.com/2011/05/04/pda-91-2709690.htm)
八、教學目標:
1.學習比對不同媒體的報導以發現新聞事件原貌。
2.瞭解媒體製造假新聞的現象與原因。
九、教學重點建議:
0.教學準備:
①將新聞影本發給學生課前進行閱讀。
②預先開啟或下載以下影片:
20110501 囧!馬英九幫人找工作 不知是員工假扮 三立新聞
20110502假求職報導沒倫理 勞委會攻擊某家新聞台 面對記者追問 官員不敢說出「三立」 兩字 TVBSN
2010503 公視晚間新聞 求職新聞惹議 學者:應堅守真實性
1.觀賞事件起因的三立新聞報導:
20110501 囧!馬英九幫人找工作 不知是員工假扮 三立新聞
2.新聞分享:
①請學生發表讀完NOWnews今日新聞網的兩則報導後,個人所理解的事發經過。
②鼓勵對前一位學生的敘述有不同新聞解讀的同學發表看法。
3.老師說明:這兩則新聞都是同一家媒體的報導,所以以下就來看看兩家不同新聞台對這個事件的報導——
①「假求職事件」引發媒體大戰-民視新聞。
②20110502假求職報導沒倫理 勞委會攻擊某家新聞台 面對記者追問 官員不敢說出「三立」 兩字 TVBSN。
4.重建事件原貌:讀完、看完了三家媒體的報導,請就報導內容,歸納本則新聞相關人物的說法——
①鼎泰豐(求職者陳小姐、公關胡慧宜)怎麼說?
②勞委會(潘世偉副主委)怎麼說?
③三立電視台(記者薛文豪、電視台)怎麼說?
④其他媒體(記者、電視台)怎麼說?
5.引導討論:
①三家媒體的報導有些部分一致,有些部分相差甚多,哪些是大家都沒有爭議的內容?
②哪些是各說各話的地方?
③你認為各家報導有所不同的原因是什麼?
6.老師說明:從各家媒體共有的部分觀之,可以確定的是——
①當天的求職者是鼎泰豐的員工,本來只是要示範填寫履歷,卻陰錯陽差變成求職者。
②馬總統和勞委會王主委對此事先都不知情。
③現場記者都知道求職者是鼎泰豐配合媒體採訪要求而演出,也並未覺得有何不可。
至於三立記者是不是「自導自演」、勞委會有沒有要「拍馬屁」、這則新聞的目的是真的要點出假新聞的問題,還是純粹炒作,則是媒體各說各話,無從得知真相。由於一開始三立新聞的報導明顯是諷刺馬總統,之後其他不同政治立場的媒體持不同觀點反駁,於是造成報導內容有所差異的主因,畢竟總統大選又要到了,任何負面消息都不能掉以輕心。此外,台灣媒體競爭激烈,如果三立新聞的報導有所疏失,其他競爭對手也會群起攻之,紛紛「棒打落水狗」。
7.觀賞民視第三隻眼–假新聞。
8.引導討論:
①「假求職事件」中,為何媒體明明知道求職者是鼎泰豐員工,卻仍然報導假事件,也並未覺得有何不可?
②你在觀賞電視新聞時,有沒有發現類似的情況?請大概說明新聞內容與造假方式。
③你認為記者採訪時為求內容精采與畫面豐富,可不可以請人模擬事發過程或扮演受訪者?為什麼?
④如果運用造假或導演的手法製造新聞,已經變成了媒體採訪時的慣例,假使有一天你成為記者,你會怎麼做?為什麼?
9.觀賞20110503 公視晚間新聞 求職新聞惹議 學者:應堅守真實性。
10.總結說明:由於現今臺灣的電視新聞媒體競爭激烈,為爭取高收視率,往往會使用不合乎新聞倫理的手法採訪新聞,製造假新聞即是一種常見的手段,過去也有「腳尾飯」的前例喧騰一時,但是不對的事就是不對,不能因為大家都習慣於這麼做就可以積非成是。藉由本堂課的教學,除了學習如何比對不同媒體的報導以發現新聞事件的原貌之外,也認識了製造假新聞的手法,提供同學在往後閱讀、收看媒體新聞資訊時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