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毛俞婷 PPT下載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結合領域:健康與體育領域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小健體三下,第一單元「飲食與健康」,第三課「怎樣吃才健康」。
南一版國小健體四上,第四單元「活躍的精靈」,第九課「健康齊步走」
翰林版國小健體四上,第一單元「健康靠自己」,第三課「體重控制有一套」
五、對應能力指標:
【九年一貫能力指標】2-1-3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九年一貫能力指標】2-1-4辨識食物的安全性並選擇健康的營養餐點。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2-2 比較媒介內涵與實際生活中的情境、人物、事件等媒介與社會真實的關係。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2-3 解讀媒介再現所潛藏的價值意涵與意識型態。
六、主題:
兒盟調查 二成八孩子看廣告買零食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
標題:兒盟調查 二成八孩子看廣告買零食
日期:2010-10-26
刊登媒體:自由時報
記者:謝文華
「看電視配廣告」是許多家庭常見景象,兒童福利聯盟昨天公布調查數據指出,國內學童一年平均看三萬三千個以上的廣告,近萬個是食物廣告,電視上平均每六.六分鐘就出現一次食物廣告,而約有兩成八的兒童坦言,會因看了零食廣告就想買來吃!
兒盟調查發現,高達三十八.七%的兒童一天至少喝一瓶飲料,等於每二.六個孩子就有一個天天喝飲料,高居世界第四,僅次於保加利亞(四十九.五%)、以色列(四十一%),和地中海迷你島國「馬爾他」(三十九%);更遠高於美國(三十二%)和法國(二十二%)。
兒盟呼籲政府比照他國,立法禁止在兒童收視的熱門時段播放垃圾食物廣告,並限制其播放頻率及內容。
暑假期間,兒盟連續接獲家長反映兒童節目時段太多垃圾食物廣告,影響孩子的錯誤認知。兒盟於八月九日至十六日,八天之中,選擇兒童最常收視的熱門卡通節目時段(週一至週五下午五點到七點、週六與週日中午十二點到下午一點),進行食物廣告檢視;另檢視航海王、海綿寶寶、新名偵探柯南、櫻桃小丸子、哆啦A夢等十九個熱門卡通節目。
兒盟發現,在平日,食物廣告平均每小時出現八.八次,佔所有廣告二十七.二%;假日食物廣告平均每小時出現九.九次,佔所有廣告三十四%。觀察每週食物廣告出現的頻率,平均每六.六分鐘會出現一次食物廣告,用餐時段的食物廣告出現頻率,是其他時段的近一.七倍。其中又以飲料類佔四成最高,速食店廣告、零食廣告次之。
兒盟九、十月間,另針對台北縣市、高雄縣市、台南縣市、台中縣市的國小四到六年級學童發放問卷,調查顯示,七成四的孩子表示,看電視時,常會看到零食、飲料、速食店廣告,兩成八坦言,看了零食廣告就想去買來吃。
兒盟憂心表示,有蔬果汁飲料廣告強調「喝了之後能夠隨時補充營養,對身體健康有益」;亦有速食店廣告打著「快樂在哪裡,小孩就在那裡」的口號,營造全家歡樂印象,甚至曾請跆拳道選手代言,試圖為高熱量食物營造「健康」形象;另質疑速食店業者推出兒童餐點搭配贈送玩具的作法,恐助長兒童吃下更多不健康食物。
八、教學目標:
1、了解速食廣告的用意。
2、辨別速食廣告中商品與實際商品的差別。
3、建立適度食用速食產品的飲食概念。
九、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教師—1、可上網亦可投影之電化設備。
2、零食或速食廣告傳單。
3、常見的零食、飲料、速食商品,如薯條、漢堡、可樂、洋芋片等。
4、將學生分為四組,以利課程進行。
【課程實施】
一、引起動機—廣告在身邊
1、教師至影音平台上任意播放飲料、零食或速食廣告,或者提供速食廣告傳單供學生觀看,並以下列問題提問,請學生舉手回答
A.影片中或是廣告傳單中出現哪些商品?它們統稱為?
B.同學們常吃這種食物嗎?喜不喜歡吃?為什麼?
參考影片:
楊丞琳麥X勞廣告
肯X基爆漿卡士達蛋撻廣告
漢X王火爆華堡
XX洋芋片廣告
2、藉由上述問題,教師告知學生,今天的課程與大家生活周遭常見的飲料、零食或速食產品有很大的關聯。
二、發展活動—認識廣告
1、發下「兒盟調查 二成八孩子看廣告買零食」之新聞,或利用投影方式請學生詳讀。
2、新聞閱畢,請學生回答新聞中出現的問題以加深對新問內容的印象。
A.這則新聞的標題是什麼?(兒盟調查 二成八孩子看廣告買零食)
B.新聞中提到有多少的兒童會因看了零食廣告就想買來吃?(二成八,教師可解釋,以十個小朋友來說就有將近3個會因為看了廣告而去買零食)
C.台灣兒童喝飲料的頻率在世界各國中排名第幾名?(第四名)
D.兒盟呼籲政府比照他國,立法禁止在兒童收視的熱門時段播放什麼廣告?(垃圾食物廣告)
E.食物廣告中哪三類的廣告出現最多(飲料廣告、速食店廣告、零食廣告)
F.新聞中提到蔬果汁飲料廣告中強調什麼?(喝了之後能夠隨時補充營養,對身體健康有益)
G.新聞中提到速食店廣告打著什麼口號?(快樂在哪裡,小孩就在那裡)
3、教師詢問學生當觀賞這些廣告後會有想要購買這些食品的欲望嗎(可視學生反應再度播放速食廣告)?
4、教師請教回答看完飲料、速食或零食廣告之後會有消費欲望的學生,這些廣告帶給閱聽眾怎樣的感受,如果班上恰好沒有受到廣告吸引的學生,可請學生以想像的方式揣測看完廣告會想購買這些產品的兒童之感受。
5、請學生分組討論,每組想出五個句子來形容飲料、速食或零食廣告吸引人的原因,並請學生將討論出來的句子寫在黑板上,並將討論結果報告給其他組別的學生知曉。
6、針對學生討論出的飲料、速食或零食廣告吸引人之處,教師拿出真實的飲料、速食或零食產品供學生了解廣告再現手法與實際產品的差別,並請學生舉手發表他們所看到的差異。(例如:雙層大漢堡的實際高度與廣告中有落差、廣告中青翠嫩綠的生菜在現實產品中卻不是那麼回事、廣告中香嫩多汁的夾心肉片卻跟普通肉片沒兩樣、強調喝了會很健康或是清涼無比的廣告實際含糖成分卻很高)
7、教師請問學生,除了視覺上的差異之外,這些飲料、速食或零食廣告對於人體的健康是否會有影響?怎樣的食用這些食品才是對健康有幫助的做法呢?
參考影片:洋芋片吸油量
8、教師請學生想想,廣告內容與實際商品有所差異的原因是什麼?教師可補充說明,廣告是一種行銷手法,因此會將實際產品進行美化或誇大,以吸引更多閱聽眾購買產品,當我們在觀賞這些產品時,應該具備正確的解讀能力,避免受到廣告的誤導而發生落差感或是過度食用而引響健康。
三、綜合活動—我們自己拍廣告
1、請各組學生以教師攜帶至教室的飲料、速食或零食產品作為廣告拍攝主題,每組排演出一分鐘左右的廣告內容,並請他組學生評論這樣的廣告呈現方式在實際程度與吸引程度上的差異。
2、透過此活動,教師協助學生建立正確收看廣告的觀念:為了讓產品吸引人,廣告多少會出現誇大手法,但是聰明的閱聽眾必須學習判別能力,不要讓廣告牽著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