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毛俞婷   PPT下載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結合領域:國小五六年級「資訊科技」重大議題

四、對應能力指標:
【資訊教育】5-2-1 認識網路規範,了解網路虛擬特性,並懂得保護自己。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3-1 反思個人的媒體行為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5-4 主張個人肖像權、隱私權

五、主題:
暑假瘋上網 妨駭有道

六、新聞來源及本文:

標題:暑假瘋上網 防駭有道
日期:2011-6-16
刊登媒體:中央社
記者:吳佳穎

  隨著暑假休閒旺季來臨,學生利用網路搜尋娛樂旅遊資訊、社交網路頻率提高,網路中毒、詐騙事件風險也增加,資安廠商提醒學生、家長都要特別留意。

  資訊安全業者賽門鐵克諾頓表示,暑假到了,學生利用網路瀏覽、娛樂、社交的頻率增加,資安風險也提高;尤其台灣兒童、青少年對於網路虛擬世界過分信任,保護個人電腦安全的常識不太足夠。

  根據2010年「諾頓家庭防護網報告」,台灣8成以上孩童使用的電腦並沒有加裝防毒軟體,也沒有更改登入密碼的習慣;高達 82%的孩童會相信不實的網路廣告,近4成孩童曾下載帶有病毒的檔案到個人電腦或家庭用電腦。

  賽門鐵克諾頓說,去年開始,駭客所發動的資料竊取行動,不再以癱瘓電腦系統為目標,改以「竊取資料」為目標,學生、家長應該更小心。

  賽門鐵克諾頓建議家長,要教育孩子留意網路世界的風險,在網路上分享任何資料之前務必三思,絕對不可在網路上公布密碼或是詳細的個人資訊、地址,應以居住城市取代完整住家地址,而且不要按下陌生人寄來的附件或是網站連結。

  尤其現在社群網站風行,民眾最好注意「即時分享」的潛在危機;例如在國外旅行時,若即時分享照片曝光行蹤,可能招來闖空門危機。

  另外,使用社群網站前先了解網站的隱私權設定,再進行設定的動作,並學習如何有效運用社交網站的隱私權設定來管理資訊分享的對象。

七、教學目標:
1、了解使用網路可能遭受的風險與危機。
2、建立正確網路使用概念。
3、懂得在網路世界中保護自己。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教師—1、可上網亦可投影之電化設備。
       2、將學生分為四組,以利課程進行。
    
學生—準備海報設計的美工材料。

【課程實施】

一、引起動機—暑假計畫
1、暑假即將來臨,請學生試想,自己在暑假期間中要如何規劃時間的分配?有可能會做哪些活動和事情?

2、若有學生提到暑假時間規畫將會使用電腦進行上網亦或由玩遊戲,則可連結今日課程之主題。

二、發展活動—網路危機面面觀
1、根據以往的電腦使用經驗亦或電腦使用基本常識,請學生分組討論使用電腦上網常遇見的風險或危機,每組請討論出至少三點,並書寫於黑板上。

2、教師針對各組討論出來的上網風險進行歸納,可歸為「病毒或駭客入侵」、「個人資料外洩或隱私權曝光」、「網路交友風險」、「網路沉迷」、「網路詐騙」等大類。

3、針對上述歸納出來的上網風險,教師可連結至今日上課所使用之新聞,告知學生網路使用安全已是重要議題,喚起學生對於網路風險之重視。

4、發下「暑假瘋上網 防駭有道」之新聞,或利用投影方式請學生詳讀。

5、新聞閱畢,請學生以5W1H解析新聞,除了解新聞架構外,亦可增加對新聞內容的印象。
①What—新聞裡說了什麼?(暑假期間隨著上網頻率提高,網路使用的風險也增加)
②Who—這則新聞主角是誰?(資訊安全業者)
③When—新聞什麼時候發生的?(暑假前)
④Where—在哪裡發生的?(網路上)
⑤Why—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使用者對於網路風險沒有提高警覺)
⑥How—如何解決?(針對不同風險有不同的防範之道,例如:絕對不可在網路上公布密碼或是詳細的個人資訊、地址、不要按下陌生人寄來的附件或是網站連結等等)

6、針對新聞再提出相關問題,以增加學生對新聞內容之認知-電腦防毒類。
①沒有幫使用的電腦加裝防毒軟體會出現怎樣的風險?
②電腦出現怎樣的現象有可能是中毒了?
③隨意按下陌生人寄來的附件或是網站連結會有甚麼風險?
④怎樣的行為會導致電腦中毒?
⑤如何避免電腦中毒?
(參考影片:電腦中毒記 )

7、針對新聞再提出相關問題,以增加學生對上網安全之認知-密碼建立類。
①沒有建立定期更改登入密碼的習慣會有怎樣的後果?
②如何設定安全的登入密碼?多久要更新一次?

8、針對新聞再提出相關問題,以增加學生對新聞內容之認知-預防網路詐騙類。
①相信不實的網路廣告會有怎樣的結果?
②常見的網路詐騙手法有哪些?
③如果遇到自己無法判斷的網路訊息該怎麼辦?
 (參考影片:網購詐騙 枉拍高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4LKJeXu-Tc&feature=player_embedded
防網拍詐騙 終極三國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MIHyTNdPWI&feature=related)

9、針對新聞再提出相關問題,以增加學生對新聞內容之認知-個人資料保護類。
①在網路上公布密碼或是詳細的個人資訊有可能帶來怎樣的危機?
②哪些資料屬於需要保護的個人資訊?
③如果因為即時分享照片而讓行蹤曝光,會帶來什麼危險?
④為什麼要留意社交網站的隱私權設定?
(參考影片: 
個人資料保護法 斑馬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bCoN0abhjE
你的個人資料 你要好好保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SGe6caDFik&feature=related)

三、綜合活動—安全上網大家一起來
1、請各組學生針對剛剛討論的常見上網風險和預防方式(電腦防毒類、密碼建立類、預防詐騙類、個人資料保護類)選定一個類目為主題(每組不重複),每組設計至少兩個口號或標語,並設計成可以張貼在教室中的海報或字條。

2、請每組針對設計完成的海報或字條向他組成員進行設計概念的講解,並於課後張貼在教室中,期許透過這樣的宣導方式,喚起全班對於上網安全之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