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性(diversity)」經常是報業編採人員以及新聞傳播教育家所追求的理想。「多元性」其實是一種非常婉轉的說法,有時我們會忽略到對於其他種族、民族、國家起源,甚至是性別不平等的事實存在。其實若我們追朔到1968年的「坎納爾委員會報告(Kerner Commission Report)」對於種族的失衡遭遇提出詮釋,說明美國社會似乎已分化成兩個社會:「白人社會」與「黑人社會」,以及「分裂」且「不平等」的社會。該委員會已發現當代的傳媒似乎誤解了多元的意思,記者經常在報導民族事件之時,忽略了少數民族的利益而做出諸多荒謬式的失衡報導。

  接續的25年歷史中,美國傳媒組織的領導人開始訴求要僱用更多的少數民族人士加入新聞行業,其中包括:非裔美國人(或黑人)、西班牙裔美國人或拉丁美洲人、亞裔美國人以及美國原住民。但其他尚有較大民族勢力的族群如:德裔、愛爾蘭裔、義大利裔美國人則並非為我們主要探討的範圍,因為他們並非被視為是「有色民族」,而且他們較其他有色民族更享有平等的機會,這些民族也並未遭受到如有色民族(如:非裔美國人)那樣嚴重程度的歧視。

  美國社會不遺餘力地增加少數民族在新聞界以及新聞學院的就業與就學比率,在1978年美國社會中的報業編輯,誓言要在2000年前,使報業組織僱用少數民族人員比率達到美國族群的比例分配,並成為多元民族指標的代表國家。其他的傳媒組織以及其他團體也開始跟進這項訴求,普遍同意將新聞傳媒組織內的人員編制能符合少數民族於全美國人口的比例。

  在此同時,傳媒內容在少數民族再現上也同樣被要求須具有民族代表性。過去,新聞報導對於少數社群的著墨相當少,也沒人關心這個問題,也因此傳媒領導人也開始追求更寬廣、更完整以及更具民族代表性的新聞報導角度。就像其他政治領導人一樣,傳媒高層也疾聲訴求傳媒內容要更具人口代表性,要「看起來更像美國」。

  1994年喬治亞‧亞特蘭大都市舉辦一場史無前例的會議,該會議名叫「團結94(Unity ‘94)」,該國際會議召開目的旨在為全球少數民族在新聞報導上的地位不均等的問題提出討論。參與的組織其中包括「國際黑人記者協會(NABJ)」、「國際西班牙裔記者協會(NAHJ)」、「亞裔美洲記者協會(AAJA)」以及「美國原住民傳媒組織(NAPA)」。在會議進行過程中,數千名少數民族記者關切與抱怨的議題是當今的美國再現災禍新聞的種族新聞報導形式,少數民族裔記者普遍對白人主流的偏誤報導形式表達失望與憤怒。

  曾幾何時「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一詞成為當代新興的流行詞語,政治正確一詞描述的是特定的政黨傾向意識形態立場、人們會依政治正確的意識形態去傾向支持偏好的政策,這種眾多政治立場的選擇性則稱為政治正確。但人們經常認為這種政治正確其實是完全忽視種族權力地位不均等事實的絕對種族主義者。當今美國雖然有部分正式組織疾聲呼籲種族平等並為災禍新聞多樣性報導的訴求進行背書,然而事與願違,真實的情況總是與理想差上一大段距離。種族多樣性的基礎是奠基於自由民主理論而來,人生而平等,理當公平充分地參與所有民主的公共事務決策與討論。在這樣的政治基模立論下,傳媒對於民主進程發展而言是一項重要工具,因此傳媒必須去充分地再現社會上每個民族的需求,其報導觀點要更能夠照顧到所有民族與社群。

  種族多樣性多半被大多數人視為是道德與哲學上的訴求,認為尊重多樣性的意圖是對的,而理當視為是理所當然。然而有其他人卻也同時將種族多樣性視為是企業的利基,只要保證多樣性的內容就能吸引更多讀者,照顧更多讀者的需求,也因此能在傳媒工業中獨占鰲頭。也因為種族多樣性被認為是對的事情,也自然而然被許多人擁護,並默許部分傳媒企業「提籃子假燒金」的行為。但在此同時,也有許多主流團體人士舉旗反彈,特別是白人男性總認為因為種族多樣性而使得他們在內容觀點的比例配額上有所損失,並且也因國內開放外國種族人士進入傳媒企業工作,使得在白人雇用比例上遭到壓縮。不過在今日人對於種族多樣性的觀點大多傾向於好的,也同時認為是具有尊榮感的名詞。至今對於種族多樣性的解讀仍然是毀譽參半。

Dennis觀點:種族多元性需要重新思考與評估

  多元性(diversity)若僅是翻譯成少數民族在美國傳媒平等再現機會的話,可能就失去了多元性它本來的意義。多元性若只是片面強調族群平等再現的話,容易造成族群對立的衝突發生,並無法達成促進傳媒形塑高尚的人文社會的目的。然而傳媒在新聞報導以及災禍新聞上面應該保持言論的包容與開放性,進而促進言論多樣性的發展。但朝向種族多樣性的路程發展之際,則不應受到任何組織與管理人的命令與預設,否則易淪於一種死板的常規流行於新聞界,反倒造成不公平性的報導行為產生。

  過去對於族群多樣性的努力多著重在美國傳媒機構的人員配置上,但至今這樣的行動是更需要進行的。同樣在多元性的訴求上,跨國際的新聞報導多元角度也同樣需受到重視。現在我們應當將主力放在仔細地評估在傳媒的多元性角度內容呈現當中,是否還有出現的重大缺失與不足之處,則是我們應當努力的方向。同時,所有的公民以及新聞從業人員則應當共同聯手把關,避免任何偏頗、有失寬容的言論內容出現於傳媒之中。

Merrill觀點:過度講究族群多元性是傳媒最大的錯誤

  儘管傳媒單位在人員的配置上盡力達成族群多元性的要求,至少這樣的努力尚可取悅各個群體,但這樣的努力尚無法完全達成多元性族群再現的目標,我們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努力。我們可以發現當今主流傳媒的從業人員依然以白人為主,特別是白人男性,在傳媒組織階層中白人男性也多半擁有較高的職位。

  美國新聞從業信條當中一項就是講究「多元主義(pluralism)」,其中的意義就是讓不同、多樣的觀點能一同進入新聞傳媒的內容之中。「符合個人意願的多元主義」應當被評估,特別我們在傳媒人員配置中極力地達成符合族群人口統計的分布比率,然而這個過程理當是不做作且自然而發展的,而不應該是藉由強制性的外力來促成多元性的目標發展。我們可以發現這並不是一個正確的改進方向,反而還更帶來其他問題。多元主義應該是一種「自願性」的歷程,應該是自我決定的過程而並非被迫為了多元性而多元性。


Dennis, E. E., & Merrill, J. C.(1996). Race and Ethnicity. In E. E. Dennis & J. C. Merrill, Media Debates (pp. 176-186). New York: Lo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