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賴慧玲
二、教學時數:40-80分鐘
三、適用對象:國小高年級以上
四、對應媒體素養指標:
1-2 瞭解媒體類型與敘事如何產製意義
1-4 瞭解科技與媒體文本的聯動關係。
2-3 解讀媒介再現所潛藏的價值意涵與意識型態
3-2 瞭解個人與文本的意義協商本質
五、媒體素養教學設計說明與目標:
廣告以各種形式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周遭,舉凡廣告欄,印刷傳單,電視廣告,網路橫幅,公共汽車站台,雜誌,報紙,計程車車身,日常用品,商品標籤…等都可見廣告的蹤影。廣告礙於時間的因素所以必須在短時間內傳達主要商品的概念,因此它常是有創意的、好看的、讓人印象深刻的,當然,也常是再現很多刻板印象、反應某些意識型態、缺乏多元觀點的。其中平面廣告更是簡潔有力且常必須在一張圖片中交代一切事物的一種宣傳品,僅用圖像與文字來吸引大家的注意,每個人都會看圖片、照片或平面宣傳品,但卻不是每個人都具備分析的眼光來檢視每一份內容再現了什麼,傳達了何種價值觀或意識型態。因此本活動主要目的在透過分析一張廣告圖片:
(1)瞭解圖像與文字的內容與配置如何產製與影響平面廣告的意義
(2)練習分析平面廣告
(3)瞭解每一文本的內容都是人為產製與安排,非自然形成的
(4)思考平面廣告再現所隱含的價值觀念與意識型態
六、主題:你怎麼看,廣告
七、新聞來源及文本:掀種族歧視爭議,妮維雅全面撤除新廣告(內容)
八、教學建議:
◎課前準備
1.準備電腦單槍設備
2.教師擷取「掀種族歧視爭議,妮維雅全面撤除新廣告」廣告圖片,同樣的圖片分別準備一張原稿,一張是沒有文字的純圖稿。
3.空白紙
◎課堂活動
1、播放廣告沒有文字的圖片給學生看,請學生用看圖說故事的方式來說明自己如何詮釋這張圖片的意思。教師可將大家發表的結果記錄下來,讓學生解此瞭解同一張圖片,透過不同人的詮釋而產生不同的意義。如有意見相同或類似者,可再請他們說明自己是從什麼角度或根據圖片中的什麼內容而做出對圖片的判斷。
(1)你覺得這張圖片的用途是什麼?
(2)它可能出現在什麼地方?
2、播放原始版廣告圖片,請學生再看一次,根據圖與文再次詮釋這張圖片的意涵。
(1)這是一則什麼產品的廣告?(Nivea的face bodo shave)
(2)有了文字的說明,你看這張圖片與先前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例如沒有文字說明時,可能會覺得是一個黑人拿著一顆頭,有了文字說明後,要我們重新文明化自己),藉此意見發表過程,老師可引導學生瞭解,我們每個人在觀看一則平面廣告(媒體)時,都深受文本裡頭的每一個訊息而影響自己的解讀,每一個訊息皆是人為建構,目的在希望我們看見它要我們看見的。
(3)圖片中的男主角整體長相、穿著、打扮給你什麼感覺?手裡的那顆頭的樣貌、髮型給你什麼感覺?你會直接聯想到他們是什麼族群,這個族群給你什麼感覺?
(4)Re-civilize yourself,你如何解釋這句話,在這則廣告中為什麼要使用這句話?圖片配上這句話,你覺得它要傳遞的價值觀念是什麼?有沒有不妥適的地方?為什麼丟掉「手上的那顆頭」就代表重新文明化了自己?
3、閱讀新聞文本,並指導學生運用「5W1H」來思考:
①What—新聞裡說了什麼?
②Who—這則新聞主角是誰?新聞中還出現哪些人?
③When—新聞什麼時候發生的?
④Where—在哪裡發生的?
⑤Why—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
⑥How—新聞中有提到解決方法嗎?
4、教師小結:新聞本身的焦點除了這則平面廣告所隱含的種族歧視問題外,我們從「這則廣告立刻在Twitter、Facebook與部落格上引發巨大抨擊,網友紛紛批評妮維雅的廣告涉及種族歧視爭議,更有網友表示再也不使用妮維雅的產品。」這段內容中也可以看見在媒體世代中,每個人可以在自己的網路媒體中發表意見,公正公義的發聲也因為網路的作用而彰顯,個人都有改變與影響媒體的不當內容的力量。
5、請學生想一句新的標語,搭配這則廣告的圖片,讓廣告既達到販售商品本身的目的,也能避免歧視、刻板印象、意識型態等爭議。或是如果今天你是廣告公司代表,你會如何設計這份平面廣告,畫或寫在空白紙上,發揮一下想像力與創意!
6、分享大家設計的成果。
7、教師可再搜尋多張平面廣告圖片讓學生練習分析(在網路上以平面廣告為關鍵字,搜尋圖片即可找到)包括:(1)畫面有哪些元素?呈現的文字與圖像分別是什麼?
(2)被再現的是誰?它是如何被再現的?放在文化的脈絡中,它所指涉的意義是什麼?
(3)你覺得這樣的觀點是誰的觀點?它反應的是什麼樣的意識型態?誰的觀點缺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