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欄小語

  1999年美國發生一個震撼全球的犯罪案件,位在科羅拉多州的一所高中,有兩名學生持槍射殺同校的同學。引起社會注意的是,案發當時,這兩名高中生身穿黑色長風衣,一邊怪笑一邊行兇,行徑和一部由李奧納多所主演的熱門電影「赤子本色」的劇情如出一轍。

  這是一個極端卻也是典型的例子,說明了為什麼我們的社會要如此關切媒體內容對於青少年的影響。

  事實上,青少年對於媒體內容的模仿學習不良的習慣,也日漸受到實證研究的支持。像是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出版的醫學期刊中的一篇研究調查指出,10~14歲的青少年若看過有較多抽煙劇情或畫面的電影,那麼他們抽煙的機會會比其它青少年多2.6倍,而有抽煙的青少年,每100人其中就有38人表示自己抽煙的動機是因為模仿電影裡頭的人物。

  其實,不良的媒體內容不一定會讓青少年學壞,確實有些人不受干擾;而且優質的媒體內容還能呈現正面示範的影響力。關鍵在於,如何讓媒體內容成為青少年有益的成長知識來源,而這便仰賴媒體素養的教育實踐。(本圖引用:維基百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媒說出來的品格大家談」教案大綱 
教案編寫人: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賴慧玲 教學時數:40~80 分鐘   適用年級:國小五六年級以上

• 「媒說出來的品格大家談」教案大綱 :繼續閱讀下載
• 「媒說出來的品格大家談」簡報:繼續閱讀下載

教案所附各項影音素材純為教學分享,如有不慎侵權之處請與我們聯繫

  本稿件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提供
為了扭轉日益惡化的新聞商品化趨勢,並減低政治力對新聞獨立的干擾,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除了透過年度頒獎活動建立新聞倫理及專業標竿,並將積極喚起國人對媒體改革的意識,期以具體行動實踐,投入台灣媒體改革大業。

本文原刊自世新大學媒體素養教育網《教育電子報》第28期(2011/10/24),原文連結:http://medialiteracy.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883:100&catid=133:2011newspaper&Itemid=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