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陳薇如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社會領域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翰林版社會領域六下,第二單元「瞭望國際社會」。
翰林版國小社會領域六上,第四單元「法治你我他」
五、 對應能力指標:
1-2-3 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具有差異性,並能表達對家鄉的關懷。
1-3-2 瞭解各地風俗民情的形成背景、傳統的節令、禮俗的意義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9-3-2探討不同文化的接觸和交流可能產生的衝突、合作和文化創新。
六、 主題:兩個國際旅遊事件比較(「宣稱要美化台北 2日本觀光客塗鴉被查獲」v.s. 「宣傳台灣! 大學生扮三太子遊印度」)
七、 新聞來源及本文:
宣稱要美化台北 2日本觀光客塗鴉被查獲 【中廣新聞/杜大澂】 2011-03-02
台北街頭又見塗鴉客!今天凌晨兩名來台的日本觀光客,一路由萬華武昌街到忠孝東路四段,在店家的鐵門上塗鴉,最後被巡邏員警查獲,將他們帶回。
兩名觀光客供稱,因為是要美化台北街景,不過,由於觸法遭環保單位開罰。
這兩名二月中入境的日本觀光客,二號凌晨四點,拿著十多罐各種顏色的噴漆在台北街頭尋找目標,接著由萬華武昌街到忠孝東路四段,在店家鐵門上塗鴉作畫,敦南派出所員警當場發現,將兩人帶回偵訊。
根據警方調查,兩人是日本設計學院畢業,也從事產品設計工作,觀光客供稱,因為愛台北,又覺得台北街頭可以再美化點,才會以塗鴉方式自行改善。
由於兩人觸犯廢棄物清理法,警方移請環保局裁罰。
宣傳台灣! 大學生扮三太子遊印度 記者:謝曜州 攝影:莊庭豪 台北報導2011/2/24 19:49
國民外交也可以很有創意,一名台北大學三年級學生吳建衡,他原本只是單純要到印度旅行,出發前突發奇想,想到帶著電音三太子出國,到處拍影片,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台灣;他到印度恆河划船、到沙漠騎駱駝、搭公車全部都是打扮成三太子,還把背後插的令旗改成中華民國的國旗,沒想到這特殊的裝扮,成功吸引到當地媒體的注意,還登上報紙;不過有時候也會碰壁,在印度總統府前跳電音三太子,就被帶回警局。
三太子神威,歐美都見識過,有位大學生讓三太子踏入印度,台北大學休管系三年級學生吳建衡打扮成電音三太子,到印度旅遊,金光閃閃、可愛造型,讓印度人搶著拍照,不分老少全圍著三太子好奇打探,不少家庭請他作客,三太子處處留影,在恆河划船,在沙漠騎駱駝,連搭公車都難不倒他。
別以為這很簡單,電話訪問人正在印度的吳建衡,他剛好被警察抓。吳建衡:「我現在在印度總統府這邊,我被臨檢,我在跳舞警察把我圍住,所以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可能再想辦法吧。」
吳建衡三太子的造型很講究,戴上墨鏡增加可愛度,把插在背後的令旗改成國旗,但手上為什麼要拿雙節棍?周杰倫「雙節棍」歌詞:「快使用雙節棍,哼哼哈嘻。」原來他要把旅程拍成影片,配上的舞曲就是周杰倫的雙節棍,吳建衡跟雲林寺廟借三太子,旅費全靠自己,單薄一人成功吸引當地媒體採訪,搶登報紙版面頭條,其實他原本只是單純旅行,突發奇想,想幫台灣打知名度。吳建衡:「出國都被人家認為是日本人、韓國人,我覺得非常厭倦,大家都把Taiwan聽成Thailand,所以我決定做些事情改變這事。」
吳建衡25日就要轉往到泰國,他希望讓更多人搞清楚Taiwan不是Thailand,原版簡單的旅程,靈光一閃,有完全不同的意義。
八、 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教師於前一、兩天,發下B5大小書面紙,讓學生回家畫出一個最想介紹給外國人的臺灣景象(風景、建築、人物、節慶活動……)並寫上一句標題,製作成一張可隨身攜帶的小海報。
2.課堂開始前,教師先收齊所有的小海報,將海報內容加以分類,例如(臺灣好玩、好吃、好看、好逛的地方,或是以北、中、南、東、離島等地理位置分類。)
課堂實施:
1.課堂開始,先請若干學生發表自己出國旅遊的經驗以及感想。(若沒有,教師可與學生分享自己出國旅遊的照片、所見所聞及旅遊趣事,或是課前先上網搜尋,準備世界各國的風景照片及國家特色簡介資料與學生分享,並留意班級學生的背景差異,避免帶給沒出過國的學生不舒服的感受。)
2.依照學生所畫的小海報,請同一類別的孩子拿著自己的海報一起上台介紹自己所畫的內容。介紹完畢之後,教師可帶領學生歸納班上同學們眼中的美麗臺灣美在哪些地方,並進行小小的民意票選,選出班級同學認為臺灣最美的地方是在哪裡(可能是臺北101煙火、花蓮太魯閣風景、南臺灣的太陽、夜市小吃、濃厚人情味……等等)
3.教師繼續帶領學生思考,如果你認識一位外國朋友,他準備要來你居住的城市臺灣拜訪你,大約會住一個星期,那麼你會想要帶他去哪些地方看看呢?你覺得臺灣有哪些地方很美?又有哪些地方你會想要遮起來,不好意思讓你的外國朋友看到?可讓學生自由發言,並記錄在黑板上。
4.接著,發下「宣稱要美化台北 2日本觀光客塗鴉被查獲」新聞報導影本讓學生略讀。
5.教師請學生思考以下幾點:
﹡為何這兩位日本人要在街頭噴漆塗鴉?
﹡你是否也覺得臺北東區(或是自己居住的臺灣)太醜了?
﹡他們這麼做的原因,你能同意嗎?原因為何?
﹡如果他們塗鴉的地方是隔壁鄰居的鐵門或圍牆,你的感覺是什麼?
﹡如果他們塗鴉的地方是自己家的鐵門或圍牆,你的感覺又是什麼?
﹡如果你到別的國家去旅遊,也和這兩個日本人一樣覺得那裡可以再美麗一點,你會怎麼做?還是什麼都不做?原因是什麼?
6.教師接著再發下「宣傳台灣! 大學生扮三太子遊印度」新聞報導影本讓學生略讀。
7.教師請學生根據第二則新聞思考以下問題,並發表自己的看法:
﹡這位大學生他為何要這麼做?目的為何?
﹡你是否也覺得有必要介紹臺灣給全世界認識?原因為何?
﹡如果你常常被認為是韓國人、日本人,會有何感受呢?
﹡如果你也到印度、泰國去旅遊,也想要介紹臺灣給外國人認識,你會怎麼做?還是什麼都不做?原因是什麼?
8.教師最後將兩則新聞並列在黑板上,請學生思考兩者相同(相似)與不同之處,並用表格表示:
9.請學生分別各寫一句話給兩則新聞的主角,並將學生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內分享、討論自己所寫的句子。並發表對於閱讀這兩則新聞之後的總感想,由小組長統整大家的想法。
10.各組組長上台發表組內對兩則新聞比較閱讀之後的總感想。
11.教師最後總結,並提醒學生出國旅遊最重要的是注意自身的安全。
12.課前準備的小海報可在教室中展示,當作班級教室佈置,或是進行專題展覽。學期末可蒐集成冊,讓寒暑假有計畫出國旅遊的學生帶到國外與國外的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