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結合領域:國語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翰林版  六上(99版) 第五課公車司機採訪記(報導文學-詹怡宜主播撰寫)

五、對應能力指標
【語文領域(國語)】
6-3-7-1能利用電腦編輯班刊或自己的作品集。

六、教學目標
1.認識新聞產製流程。
2.透過模擬編輯四個階段,體驗新聞的產製過程。
3.體驗新聞守門人對內容的影響。
4.察覺新聞是篩選、選擇、包裝及組合的結果。

七、教學重點建議
教學準備:
①流程字卡:各線採訪、新聞編輯、播出/刊登、採訪會議。
②事件字卡、新聞照片或圖片。

(教師可以放大影印報紙新聞,將每則報導裁剪成事件字卡,相關的新聞照片或圖片另外剪下備用,一式若干份,份數與上課分組數相同)

③空白A3影印紙若干張。
④大富翁代幣。

一、導入活動【新聞產製流程】10’
■想一想:一則新聞是怎麼誕生的呢?如果把新聞誕生的過程簡化成「各線採訪」、「新聞編輯」、「播出/刊登」、「採訪會議」四個階段,請問你會怎麼安排順序?

■排序:請學生上臺將「各線採訪」、「新聞編輯」、「播出/刊登」、「採訪會議」四張字卡排序,並說明理由。

■說明:公布正確順序(採訪會議→各線採訪→新聞編輯→播出/刊登)並簡要說明各階段工作內容,澄清不同排序的問題。

二、發展活動一)【採訪編輯模擬-1】30’
■準備工作:在黑板張貼事件字卡、新聞照片或圖片;將學生分為若干組,組員分成主編、文字記者、攝影記者三種身份;發給各組空白A3影印紙一張。

■採訪會議模擬:先簡要說明黑板上的事件字卡內容,主編、文字記者、攝影記者再討論想要報導的事件。

■各線採訪模擬:請各組文字編輯從黑板上選擇想要報導的事件字卡8則;攝影記者則根據文字記者選的事件,挑選相關的照片或圖片。

■新聞編輯模擬:記者將事件字卡及新聞照片或圖片交給主編,主編設法將這些新聞材料在不影響閱讀及內容的情況下,放進空白A3影印紙的版面中。

【第一節課結束】
二、發展活動(二)【採訪編輯模擬-2】15’
■播出/刊登模擬:請各組上台展示與介紹報紙成品,說明選擇事件字卡的理由與採訪、編輯理念,例如:為什麼挑選這些新聞及圖片?有些新聞放在顯眼位置的理由是什麼?有些新聞放在角落位置的理由是什麼?超過版面容量時,新聞如何取捨?

三、綜合活動【心得分享與買報】25’
■心得分享:請學生發表體驗新聞產製流程的心得與發現。
■總結說明:
①記者、編輯在強大的時間壓力下,本來就容易忙中出錯,錯誤包含了忽略掉查證事實、平衡報導的程序。
②記者、編輯即使希望達到公正、客觀,但是工作過程中有很多部分都還是陷入主觀,例如報導、刊登與否。
③體驗新聞產製流程後,可以發現新聞其實不是自然發生的事件,而是經過篩選、選擇、包裝及組合的加工過程,所以不能盡信。
■報紙:發下學生每人2枚代幣,1枚代幣可以買一份報紙,請他們上臺選擇想要購買的報紙(進行投票)。
■獎勵:表揚最受歡迎的報紙組別。

【第二節課結束】–完–

「新聞的誕生」教案大綱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