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賴慧玲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適用對象:國小高年級以上-國中
四、對應媒體素養指標:
1-2 瞭解媒體類型與敘事如何產製意義
3-2 瞭解個人與文本的意義協商本質
4-1 瞭解媒體組織的守門過程如何影響文本產製
五、媒體素養教學設計說明與目標:
夠過報紙、電視、廣播節目或網路的形式,新聞對最新事件進行的報導,讓我們得以知道地方、全國以至全世界的社會、政治與經濟脈動,因此,新聞報導應該是客觀、中立且多元,監督社會並且提供不同的視角。新聞,是多數人所仰賴得知社會近況與重要事件的媒介,然而因為新聞綜藝化、廣告化,打開新聞台、翻開報紙,到底我們可以相信的新聞有哪些,哪些才是值得關注的新聞,這當中的界線已經相當模糊。而訊息傳播者的形象,在聲音媒體及影像媒體中,由於容易突顯,因此容易吸引觀眾的注意,進而產生影響,所以我們不難發現當我們在看新聞時,也會因為主播的角色形象、報導方式、口氣語調,而影響我們對訊息的判斷與觀點。
本活動希望藉由探討「梁春姬」事件,讓學生能夠:
1、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一個新聞事件
2、瞭解訊息傳播者的形象會影響觀眾接收訊息
3、思考新聞綜藝化對社會造成的影響
六、主題:新聞綜藝化
七、新聞來源及文本:華視新聞綜藝化過頭 玩火上身恐挨鍘
作者:林軒如、徐紀琤╱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1年12月21日 上午10:47
中國時報【林軒如、徐紀琤╱綜合報導】
華視晚間新聞單元「大選情報員」在總統大選倒數100天開播,由記者梁芳瑜擔任主播,她19日模仿北韓主播李春姬化身「梁春姬」,適逢北韓領導人金正日過世,時機敏感,播出後觀眾反彈,甚至NCC喊開鍘,事實上,華視新聞綜藝化已過頭許久,是觀眾忍太久、更是NCC發現得太晚!
梁芳瑜在「大選情選員」中扮過水果行老闆娘梁媽、助選員、甚至美少女戰士,用誇張搞笑的方式解說選舉戰況,內容不倫不類,既不輕鬆也不好笑。此外,華視新聞也連串出包,8月為替連續劇《新還珠格格》造勢,氣象主播莊雨潔大熱天穿上清朝格格裝播報氣象,網路點閱率破10萬,9月主播宋燕旻播報溺水新聞口誤,將「脫到只剩一件內褲」說成「脫下內褲」。
11月當家主播蘇逸洪正播報時,記者黃柏齡直接從畫面中穿過,被網友戲稱「穿鏡哥」,還替他製作一系列的「穿鏡動畫」。記者曾雨薇播報真人版《多啦A夢》新聞,竟扮成靜香跟虛擬卡通人物對話,整段新聞長達3分多鐘,好似兒童節目,網友怒問「有必要做這麼長嗎?」本月氣象主播邱薇而穿半透明罩衫,內衣若隱若現,令人譁然。
華視是公廣集團成員,但節目不見精緻,還多數譁眾取寵,如今新聞節目也淪陷,多數報導誇浮幼稚。新聞主播和記者需專業監督,如今彷彿已無專業管理,豈是單單新聞部經理林淑卿請辭可以交代。
八、相關新聞:
•新聞報導: 才為「梁春姬」道歉 新聞又搞戲謔
•新聞報導: 新聞綜藝化 公廣自砸招牌
•新聞報導: 誇張播新聞 學者批做法「可恥」
九、教學建議:
◎課前準備
1、請學生事先在家抽空看30分鐘~1小時的新聞(不轉台),觀察主播報導新聞的方式,從中選一則讓你印象深刻的新聞(學生可從網路上尋找有無新聞片段)。
2、教師準備幾則不同的新聞
◎課堂活動
1、請學生分享收視新聞的經驗
(1)有沒有看新聞的習慣?一天會看幾分鐘的新聞?
(2)透過什麼樣的媒介收聽或收看新聞(電視、網路、報紙,文字或影像?)
(3)獨自看新聞或是誰最常陪你一起看新聞?
2、請學生討論並分享
(1)你覺得新聞在生活中有什麼功能?它應該扮演哪些角色?
(2)你相信新聞嗎?為什麼?
(3)你覺得哪些因素會影響你選擇相信或不相信新聞?
(4)分享一則讓你印象深刻的新聞,並說明原因。網路上如有新聞片段,可利用電腦設備播放出來一起觀賞。
(5)仔細想一想,讓你印象深刻的新聞,哪些是因為新聞內容本身,哪些是因為主播的報導方式,例如口誤、笑場、出糗、感性、聲音、語調或肢體動作)
(6)請用簡單的一句話來形容你對台灣新聞媒體的認識,聽說的、自己感覺的、媒體報導的…皆可。
3、透過前兩題的討論,讓學生彼此分享收視新聞的經驗,教師也可藉此瞭解學生對新聞媒體現況的看法。而且透過分享討論,讓學生去思考平常在收看新聞時,那些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顯少被想到的問題。
4、播放本活動新聞事件的影片給學生看(連結),看完後進行討論
(1)看完影片內容,你有什麼感想?如果每個主播都是這樣報導新聞的,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
(2)請形容一下你印象中的主播形象?影片中的主角,你覺得她的形象如何?
(3)你注意影片中主播比較多還是她在報導的事情較多?為什麼?
(4)影片中所出現的兩個女主播分別給你什麼感覺?
(5)請分成兩組,一組為正常派主播,一組為模仿搞笑派主播,想像一下現在要爭取一個新聞台的主播位置,請進行3分鐘辯論,說明自己的優勢。
5、發下閱讀並討論「華視新聞綜藝化過頭 玩火上身恐挨鍘」新聞文本。
(1)5W1H討論:新聞中提到了哪些人?什麼人發生了什麼事?報導內容主要在說什麼?在哪發生的事情?有無說明發生原因與如何發生?有無提出哪些改善方法?有呈現不同的意見嗎?(教師可連結不同的報導,讓學生看看同一事件是否呈現不同的觀點,反對與贊成的聲音各是什麼?或上華視社群中心)
(2) 從新聞看自己:關於這則新聞報導,你有什麼想法?你覺得新聞節目與綜藝節目有什麼不同?新聞綜藝化的結果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哪些影響?你贊成新聞綜藝化嗎?為什麼?
6、教師提醒學生,對這個事件的討論並沒有標準答案,而是讓彼此從不同的角度的去思考這個事件,雖然有些人會覺得不需那麼嚴肅看這件事,或是覺得這些事都與自己無關,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應從有關新聞所扮演的社會功能與角色,來重新思考新聞綜藝化的這個現況到底對社會造成哪些影響,而我們自己又可以做什麼事來改善。
◎延伸活動
請學生分組,一組給一篇文字新聞,一組需提供兩種報導新聞的方式上台報導新聞,自己想的,或是模仿電視上的主播都可以,(即五篇新聞-五組人-共十種報導方式),全部報導完,讓學生票選哪一個主播的報導方式最適合,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