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NP Blog,http://www.np.edu.sg/friends/dayblog/?tag=/mcdonald’s+young+journalist)
為什麼自己說自己的故事是重要的媒體素養實踐?一個關鍵的理由是,因為不同角色背景和經歷的人,往往會具有獨特的角度和說故事的方式,即便像新聞這種強調報導客觀真實和平衡報導的媒體內容,都仍然會面臨不同人會說不同的新聞故事的情況。
專業記者製作每則新聞報導,通常是客觀地使用可以獲得的社會事實。然而,使根據這樣的想法記者想要堅守,「只報導事實(just the fact)」,卻必須要面對一件事情就是,所有的寫作必然會有偏差。畢竟,一個作者會寫的一些細節都是他或她「感覺」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如果兩個記者寫同樣的事件,他們的新聞報導內容可能會不一樣,甚至非常不同。
舉例來說,兩則的新聞,報導有關紐約洋基隊與波士頓紅襪隊的棒球比賽。兩則新聞都會包含同樣的事實,例如哪一隊贏得比賽以及哪一隊如何得分等等,但紐約的報紙所報導的故事將會跟波士頓地區的新聞非常不一樣。但這是否就意味著兩則新聞故事,有一則是錯的?當然不是,這只是意味著,每個記者都會有自己特殊的報導觀點,也會根據自己所設想的讀者觀眾來報導新聞故事。
既使是報導每日發生的事情,記者和編輯也會因為自己的個人特質而影響新聞報導方式和內容,包括他們的年紀、性別、種族以及他們的生活經驗等等。然而,專業的新聞記者會努力的從多元的消息來源,獲取不同觀點和新聞意見,以增加新聞內容的多元性,新聞組織也會致力於公平和客觀的報導。
要提升媒體素養,我們可以這樣做:
1.嘗試去找篇最新的新聞報導是由女記者所寫的。想想看,如果這則報導不是由女性記者寫的,內容會不會有所不同?
2.找一篇新聞報導,該報導的事件是你曾經參與過的(如球賽報導、演唱會、政見發表會)。想想看,根據自己的記憶來思考,這則報導內容是不是包括所有你能想到的細節?如果是你來寫這個新聞故事,會有怎麼樣的不同呢?
3.找一篇關於年輕人的新聞報導來讀。仔細看看,這則報導內容是不是公平和正確?為什麼?你是不是可以找到任何一篇文章是由年輕人或小孩子作者所寫的?
參考文獻:
這篇文章事由紐約報紙發行人協會所製作設計的媒體素養教材,原文可連結:http://www.nynpa.com/docs/nie/newsmedia/WhoTelling.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