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社會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 社會四上 第一單元「美麗的家鄉」 第一課「家鄉的環境」
南一版 社會四上 第一單元「家鄉的名稱與位置」 第一課「家鄉的名稱」
翰林版 社會四上 第一單元「家鄉的地名與位置」 第二課「地圖上的家鄉」
五、對應能力指標:
1-2-1 描述地方或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2-2-1 了解居住城鎮(縣市鄉鎮)的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
六、教學目標:
1.比較媒體呈現的地方形象與實際的差異。
2.認識媒體再現的意涵。
3.製作具有在地精神的地方介紹。
七、教學重點建議:
教學準備:
①課前先將學生分成若干組,請學生事先蒐集跟自己家鄉有關的媒體報導,平面媒體及點子媒體皆可。
②預先開啟或下載「來自屏東人的心聲」:
http://tw.myblog.yahoo.com/sandulagirl/article?mid=27347&prev=27349&next=-1
③預先開啟或下載「屏東觀光宣傳影片-太陽公公在我家-完整繁體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YzrZ2iMiJY&feature=related
(一)導入活動【這是我的家鄉嗎?】15’
■資料分享:請學生上台,展示課前蒐集跟自己家鄉有關的媒體報導,與同學做報告分享。
■提問:①你去過同學介紹的這些地方嗎?②你去這些地方時有什麼感覺?③這些感覺和媒體報導的內容有什麼差異?④你認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
■說明:①媒體在報導家鄉的消息時,會經過篩選、選擇、包裝、組合的過程;②只有獨特或符合媒體需要的部分才會被報導出來,因此沒有辦法完整的呈現家鄉的資訊;③即使是被報導的部分,也會經過特別的包裝、安排,所以會與我們親身感受的有所差異。
(二)發展活動【我的「屏東」印象】20’
■提問:①你對「屏東」有什麼印象?②你覺得屏東有哪些景點很有名?③你覺得屏東有哪些特產很有名?
■範例觀賞:開啟「來自屏東人的心聲」,請學生閱讀文字與圖片,並且比較與自己對屏東印象的異同。老師可以學校到周遭地點的距離為例,讓學生體會20公里、30公里、100公里的距離有多遠。
■範例觀賞:開啟「屏東觀光宣傳影片-太陽公公在我家-完整繁體版」,請學生觀賞。
(三)綜合活動【總結說明與回家作業】5’
■總結說明:
①我們對距離遙遠、平時不太會去的地區,缺乏親身接觸的經驗,所以對於當地的瞭解通常來自於媒體的報導。
②媒體的報導會經過篩選、選擇、包裝、組合的過程,往往與實際情況有所差異,稱為「媒體再現」。
③這樣的情況存在於我們很陌生、必須依賴媒體報導才能獲得資訊的所有事物,因此我們不能把媒體內容就完全等同於對陌生事物的認知。
■回家作業:各組將自己認為在地值得介紹、報導的事物,用數位相機拍下照片,利用下次綜合活動課播放照片,進行口頭報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