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名稱:家庭事件報     (設計者:賴慧玲/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二、配合年級、科目:適合國小高年級。
三、活動所需準備的材料:
1、一份報紙、4K圖畫紙數張、照相機、彩色筆、書寫工具、照片

四、活動簡介與目標:
    打開報紙,映入眼簾的常是不同大小粗細的字體,利用不同的顏色與大小不一的圖片搭配,有些內容多(版面較大),有些內容少,有些很醒目讓人一眼就看見…這些都是經由人為設計,影響了我們判斷新聞事件的優先順序與重要性。因此本活動希望利用一份報紙與孩子一起認識報紙的版面配置,探討新聞產製與編輯背後所涉及的選擇機制,最後以家庭事件來模擬辦報過程。

五、活動說明:
1、打開一份報紙,選擇其中一頁,請孩子將同一則新聞內容框起來,並且觀察除了一則一則的新聞內容之外,還有哪些編排設計,例如線條、花邊、插圖、字型,框好與觀察好之後,與孩子一起討論下列幾個問題:

(1)這些大大小小的框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報導內容多寡)
(2)這份報紙中,最能引起你注意的是哪一塊,為什麼?
(3)這份報紙中,你覺得最重要的內容與最不重要的內容各是什麼?為什麼?與版面大小或設計有關係嗎?
(4)如果報紙版面沒有經過設計(像是字體、色彩、圖文搭配、線條…等),對閱讀報紙這件事來說會有什麼影響?

2、讓孩子有基本的報紙版面概念後,爸爸媽媽可以與孩子一起來分類報紙版面所包含的元素,包括報頭(報紙名稱)、報眉、新聞標題、新聞內文、圖片、圖說、廣告、刊頭、版名(可參考台灣讀報教育資源網

3、認識報紙產製流程,先請孩子說說看他覺得一份報紙從無到有需經過哪些工作流程,爸爸媽媽再說明流程,包括:採訪→分稿→編輯與組版→製版→印刷與發行(可參考台灣讀報教育指南)。其中分稿與編輯組版是新聞守門的重要關卡,決定了新聞如何取捨、新聞放在報紙哪個版面用了哪些編排設計,也決定了要讓讀者看到哪些內容。

4、瞭解了報紙版面與報紙產製流程後,爸爸媽媽與孩子可以一起以家庭事件設計一份報紙:

(1)採訪:家庭成員一人想一個主題互相採訪(依家庭人數決定每人需負責的主題數),例如爸爸採訪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孩子採訪媽媽如何將衣服洗乾淨,媽媽採訪爸爸全家旅遊的回憶。採訪後寫出採訪內容(可含照片),至少完成7則採訪內容。
(2)分稿:家庭成員互相討論採訪內容,共同挑選出5則,並且說明挑選原則。
(3)編輯與組版:將寫好的採訪內容運用編輯設計技巧轉製於4K圖畫紙上,在製作過程中可討論版面大小與順序,以及報頭。

5、完成後,看起來會像一頁報紙內容,初步練習只對家庭內部發行,可視情況與其他家庭合作,甚至擴及社區。讓孩子藉由產製一份報紙思考報紙版面與產製流程皆是人為建構,影響我們接收訊息的方式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