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案編寫人: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賴慧玲
二、 教學時數:40分鐘
三、 適用對象: 國小中、高年級以上
四、對應媒體素養指標:
3-1反思個人媒體行為

五、 媒體素養教學設計說明與目標:
 觀看電視時間過長時,自然就會減少與他人互動的時間,在家裡,雖然電視可以將家人凝聚在共同的空間,有些節目,更會因為彼此對內容的討論而得到認同或情感抒發,成為共同的生活經驗。但相對來說,過長的收視時間可能造成親子關係緊繃,有關選台的問題、對節目內容的看法,也可能因為彼此意見不合而產生糾紛。因此本活動希望藉由分析自己與他人的電視使用行為,以及思考新聞內容,讓學生:
(1)思考電視對家庭關係所造成的影響
(2)列舉因電視造成爭吵的例子並試想解決辦法

六、主題:電視大作戰

七、新聞來源及文本:為連續劇《三國》和女兒搶電視 激動媽暴紅

蘋果日報– 2012年7月25日
新北市1名簡媽媽因為愛看8點檔中國歷史劇《三國》,日前和女兒搶電視時,激動的拍牆狂喊「最熱血的事就是要看《三國》,你不讓我看《三國》,我砍你的頭!」被女兒拍下PO網,網友封她為「激動媽」。

據悉,當天因為女兒在冷氣房內看連續劇《牽手》,簡媽媽在客廳看《三國》,客廳冷氣壞掉,她看得滿頭大汗,因此到房間內和女兒搶電視,不但抓狂拍牆壁,還不斷用腳跺地。最後女兒只好屈服,卻將老媽搞笑行徑拍下PO網,連網友都譏「看電視看成這樣!」

八、教學建議:

◎課前準備

1、教師事先在YouTube網站上找好新聞事件中所提到的影片—我媽為了看三國,太瘋狂了
2、請學生課前調查家中成員固定收看電視的時間與節目內容,將內容記錄在A4紙上,記錄格式與形式不拘(教師可鼓勵學生運用多元的紀錄方式,例如圖表法、文字說明…等),內容包括:
(1)家裡電視機有幾台?
(2)哪些成員會使用哪台電視機來看電視
(3)成員們固定看電視的時間與電視節目

◎課堂活動

1、先請學生分享課前所做的調查記錄,將記錄在A4紙上的內容張貼於黑(白)板上,請每個學生都上台觀看他人的記錄結果,一方面可以比較自己與他人的紀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別的家庭與自己家庭在使用電視的習慣與內容有哪些異同。

2、針對分享結果請學生討論與講述自身經驗:
(1)你看電視的時間,家裡有誰跟你一起看電視?
(2)你固定收看的節目內容誰跟你一樣?
(3)有沒有發生過在同一時間裡,但你跟家人想看的節目不同?當時有發生什麼事或是如何解決的呢?
(4)與看電視有關的這件事曾經帶給你和家人間哪些喜怒哀樂經驗?

3、播放「我媽為了看三國,太瘋狂了」影片,請學生發表觀後感,並討論下述幾點事項:
(1)What—影片內容主要是什麼?你聽見她說了哪些話嗎?
(2)Who—這則影片主角是誰?新聞中還出現哪些人?誰拍攝的?
(3)Why—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
(4)How—這影片引起哪些回響? (點閱率、網友回應、新聞報導…)
(5)你從這則新聞中得到哪些啟發?在你真實生活中有無類似的例子?影片中所提到的兩部戲劇你看過嗎?如果沒有,會因為影片的關係而想去認識或了解嗎?為什麼?
(6)你覺得這段影片有無刻意錄製的可能,為什麼?刻意錄製並上傳的目的你覺得是什麼?

4、發下「為連續劇《三國》和女兒搶電視 激動媽暴紅」新聞文本與其他相同報導「牽手惹禍?「不給我看三國,我砍你的頭」激動三國媽爆紅」,讓學生閱讀並且思考這則新聞為什麼會成為一則新聞(新聞判斷標準:因為好笑、網友熱烈討論、主角過於激動…)。此外,從新聞中也可以發現,關於影片如何被拍攝出來的話題是不被討論的。

5、除了這則新聞事件之外,你還知道哪些因為電視而引起的人際衝突,發揮創意想一想,你覺得有哪些方法可以解決。

下載教案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