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案編寫人: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賴慧玲
二、 教學時數:40分鐘-80分鐘
三、 適用對象: 國小中、高年級以上
四、 對應媒體素養指標:
2-2 比較媒介內涵與實際生活中的情境、人物、事件等媒介與社會真實的關係
2-2 比較媒介內涵與實際生活中的情境、人物、事件等媒介與社會真實的關係
2-3 解讀媒介再現所潛藏的價值意涵與意識型態
3-1 反思個人的媒體行為
五、 媒體素養教學設計說明與目標:
兒童選秀節目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早期的五燈獎與21世紀新人歌唱排行榜開始,約莫10來歲的孩子在螢光幕前頂著大濃妝,穿著不適合自己的衣服,再用著過度詮釋的情感,與超齡的思想演繹著自己的表演內容,這樣的節目吸引的不只是小朋友的目光,更多時候還包括了成人,於是成為闔家共賞的節目。小小年紀擁有多樣的才藝,又能在螢光幕前嶄露頭角是何等殊榮,但如果因為收視率與節目效果等人為因素或媒體生態介入,而使得兒童表演者提早進入了成人的世界,後果會如何想必是選秀節目不會告訴參賽者與觀眾的;而他們的言行舉止與穿著打扮,也容易成為時下學子所崇拜與追隨的一部份。因此本活動希望藉由賞析與討論兒童選秀片段,讓學生:
(1)檢視自己對兒童選秀節目的看法
(2)比較媒體中的兒童與自己生活中的差異
(2)思考童年的原貌
六、主題:童年有沒有
七、 新聞來源及文本:兒童選秀救收視「小大人」模樣遭批
【聯合報╱記者闕志儒/台北報導】 2012.08.25
兒童上節目秀才藝,一鳴驚人演出是收視保證。三立「超級偶像」裡12歲的張龍,演唱「My heart will go on」在Youtube點閱率逼近50萬;中視「達人總動員」的9歲愷弟,舞技精湛,深受豬哥亮、歐弟讚賞,已是節目票房;大陸也出現小朋友選秀節目,兒童秀才藝吸晴,選秀節目製作難捨兒童賣點。
近年,美國兒童選秀成為價值50億美元產業,大陸抓住機會,轉進兒童市場。第一季剛結束的「天才童聲」,在遼寧衛視播出,以大型交響樂團伴奏,號稱「頂級兒童音樂盛典」,小朋友獻才藝,加上吸睛「萌樣」,收視屢創佳績。大陸兒童選秀多以才藝、模仿為主,近期從各類型節目異軍突起,被喻為「救命(收視)稻草」。
兒童選秀竄紅,也有批評。「小大人」模樣,性感穿著和成人無異,表現嫵媚肢體,說起「場面話」,與他們年紀格格不入。
另外,小朋友太早出道、成名,若無適經紀規劃、與持續追夢的熱情,再有「才」也無法延續,製作人沈玉琳說:「童星只是一時,除了後天努力,老天爺還要給機會。」
近年,美國兒童選秀成為價值50億美元產業,大陸抓住機會,轉進兒童市場。第一季剛結束的「天才童聲」,在遼寧衛視播出,以大型交響樂團伴奏,號稱「頂級兒童音樂盛典」,小朋友獻才藝,加上吸睛「萌樣」,收視屢創佳績。大陸兒童選秀多以才藝、模仿為主,近期從各類型節目異軍突起,被喻為「救命(收視)稻草」。
兒童選秀竄紅,也有批評。「小大人」模樣,性感穿著和成人無異,表現嫵媚肢體,說起「場面話」,與他們年紀格格不入。
另外,小朋友太早出道、成名,若無適經紀規劃、與持續追夢的熱情,再有「才」也無法延續,製作人沈玉琳說:「童星只是一時,除了後天努力,老天爺還要給機會。」
林俊逸是首位「五燈獎」兒童組5度5關衛冕者,熬過20年,再以模仿費玉清拿下「模王」頭銜。從三立「新人歌唱排行榜」出來的方順吉、方宥心(方婉真),當時兩人以「翹腳髯嘴鬚」紅遍大街小巷,但方順吉因變聲、兵役、吸毒問題,星途波折;方宥心在3年前第4屆「超級星光大道」再出發,雖獲冠軍,發展仍待努力。
收視率競爭激烈,兒童選秀折射如大人名利場,選秀提供選手「秀才」、電視台「賣才」的機會,小孩提早面對勝敗殘酷世界,已非「我喜歡表演」的初衷簡單,製作單位若未能妥善規畫優秀選手後續,將再次輪迴林俊逸等人過往,淪為曇花一現。
八、教學建議:
◎課前準備
1、教師事先在YouTube網站上找好新聞中所提到的幾個選秀節目片段:超級偶像、達人總動員、天才童聲…等。
補充閱讀:專家吁勿讓電視兒童選秀節目傷害孩子童真(資料出處:新華網)、童星的十個條件(資料出處囝仔影因公社-媒體學堂文章)、童星權益誰來把關 (資料出處:王育敏立委facebook)
◎課堂活動
1、發下「兒童選秀救收視 「小大人」模樣遭批」新聞文本,閱讀並進行討論:
(1)舉出新聞內容主要的重點是什麼?
兒童秀才藝吸晴,選秀節目製作難捨兒童賣點
但是小大人模樣與兒童年紀不符
小朋友太早出道、成名,如沒有好好規劃很難有後續
原先喜歡表演的初衷,因收視率競爭而變質
(2)呈上,對於新聞中所說的,你有什麼疑問或看法?你認同或不認同的原因有哪些?
(3)新聞中所提到的節目你看過幾個?認識的童星有哪些?
2、觀賞事先準備好的選秀節目片段:(本教案所列僅供參考,不一定要每個片段都全部看完)
3、針對觀賞心得請學生討論與講述自身經驗
(1)你喜歡看選秀節目嗎?為什麼?你也會想上電視試試看嗎?
(2)你覺得選秀節目裡的兒童為什麼會想去參加節目?他們的希望只能利用上電視讓大家看見嗎?
(3)選秀節目中所出現的兒童人物穿著打扮與言行舉止給你什麼樣的感覺?你覺得那是他們本來就想穿的想說的,還是節目要求他們的?
(4)你覺得主持人或來賓跟兒童講話的內容與態度適合嗎?為什麼?
(5)在你的生活中,有認識參加過選秀節目的人嗎?他們的經驗是什麼?
(6)你知道哪些童星的成長歷程?發生過什麼事?(例如因為成名,在學校受排擠…等)
4、大家一起腦力激盪一下,如果我上電視成名了/如果我是童星,這當中的得與失會是什麼?
5、總結大家的討論,教師補充延伸閱讀的三篇文章重點,讓學生知道童星外表光鮮亮麗,但卻因為知名度提升,接踵而來的是龐大的壓力;此外,節目商業化的考量與操作手法,可能讓原本只是單純的秀才藝使自己更有自信的活動,演變成需迎合節目製作與觀眾口味的表演秀。另外,也得提醒學生,如果節目的壓力來自收視率,那每個觀眾都是當中的影響因素,但也每個人都可以掌握自己的媒體使用權利,而非淪為媒體亂象的幫兇。
6、請學生想想看,一個熱愛表演的兒童,除了透過上節目以外的方式,還可以利用哪些管道讓大家看見,而且不會對原本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響?
7、最後,如果我們在電視上看到不適合童星的演出或報導,可以透過哪些方式來發聲,引起群體共鳴,達到溝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