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寫作入門」教案大綱

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結合領域:國語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 國語四下第六課「媽祖繞境行」
南一 國語三下「語文天地二」:閱讀指導—怎樣讀新聞
南一 國語四下「語文天地三」:閱讀指導—怎樣從新聞中找出要素
*配合教科書內容雖為中年級,但本堂課的難度較適合高年級進行。

五、對應能力指標:

F2-3-4-2能掌握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的特性,練習寫作。
6-3-4-2能配合學校活動,練習寫作應用文(如:通知、公告、讀書心得、參觀報告、會議紀錄、生活公約、短篇演講稿等)。

六、主題:新聞寫作入門(PPT下載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

新聞報導一:殺雞坐2次牢 一刀流淚狂流

〔中國時報記者曾百村╱新北市報導〕在汐止賣現宰雞肉的姜姓男子,去年違反《畜牧法》坐牢,因未繳清剩餘罰金,日前又遭逮捕。他抬出僅有的十台斤硬幣,希望能繳清罰金,結果仍不夠,須二次入監服刑抵扣罰金。姜男自嘲,自己恐怕是中華民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因「殺雞」進出監獄兩次的人。

得知自己要入獄,姜男當場潸然淚下,員警為了安撫他的情緒,還請他吃月餅、烤肉。

警方表示,去年三月起,政府修法規定雞鴨鵝必須送往屠宰場屠宰,姜男在汐止火車站附近用貨卡「現宰現殺」賣雞肉已五年,未注意法規已修正,遭檢舉被罰八萬元,付不出罰金,只好入獄服刑兩個月抵扣罰金六萬元,還差二萬元。

姜男自嘲,他恐怕是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以來,因「殺雞」進出監獄兩次的人。他怨嘆只是殺雞販賣,沒想到因此坐牢,並說自己是「一刀流」,只劃一刀雞隻就會死去,也會把羽毛、血水清理乾淨,「真的沒有妨害到鄰居、也沒虐待雞隻。」

姜男出獄後開始批售電宰雞,但仍賺不了啥錢,日前又因付不出剩餘的二萬罰金遭警方逮捕。他提著一桶夾雜著一元、五元和十元硬幣約十台斤重的桶子,希望能繳清罰金,但經清點,僅有六千四百三十八元,仍無法付清,再次面臨牢獄之災。

許多老主顧因中秋節加菜,要向他買肉,卻不見姜男身影,探詢才知「他又因為雞去坐牢了」。警方表示,自《畜牧法》修法後,像雞鴨鵝、夜市的蛇龜鱉等,都不能「現宰現殺」賣給民眾。

新聞報導二:台灣愛烤肉 1年要砍42座美崙山

〔自由時報記者游太郎/花蓮報導〕台灣人一年的木炭使用量高達三千四百萬公斤,必須砍掉面積達五十四公頃的花蓮市美崙山四十二座才夠用!花蓮縣環保局呼籲民眾,中秋節盡量不烤肉,或改用其他方式替代,為節能減碳盡一分心力。

花蓮縣環保局空氣噪音防制科稽查員劉冠池說,根據環保署在空污稽查業務講習提供的數據,台灣地區一年木炭的使用量平均達三千四百萬公斤。

他向專家請教,一公頃的森林約可砍伐十五萬公斤木材、燒成約一萬五千公斤木炭;而三千四百萬公斤的木炭,要砍二千二百六十六公頃的森林,經換算,美崙山面積五十四公頃,一年需砍掉四十二座,才夠供應全台的木炭需求。

他說,中秋烤肉已幾乎成為全民運動,對環境和人體的健康影響都很大。使用木炭烤肉會有煙燻、粒狀物、甚至戴奧辛,產生的煤煙比相當於香菸的十二倍,一家四口烤肉兩小時,大約要燃燒一公斤木炭,排放三.七公斤的二氧化碳,並要消耗六到十公斤的木材。

美崙山是花蓮市著名的地標,位在市區東邊,附近有縣政府、縣議會、花蓮地方法院、地檢署及許多機關,山上有溜冰場、羽球場及兒童遊樂設施,是花蓮市民運動的好去處。

八、教學目標:

1.瞭解新聞要素的意涵。

2.學習用「5W1H」歸納事件重點。

3.知曉新聞標題的功能。

4.學習改寫新聞報導短文並下標題。

九、教學重點建議:

0.教學準備:

①影印「新聞報導一」及「新聞報導二」內文(不要標題),每人一份。
②預先開啟或下載「Sydney School Bully Victim Fights Back」影片

1.老師說明「新聞要素–5W1H」的內涵:
①WHO:新聞的主角是誰?—人物
②WHAT:發生了什麼事情?—事件
③WHEN:事情是什麼時候發生的?—時間
④WHERE:事情在哪裡發生的?—地點
⑤WHY: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原因
⑥HOW:事情是如何發生的?或是事情要如何解決?—過程或解決方案

2.請學生閱讀「新聞報導一」,找出「5W1H」。

3.老師歸納學生答案,並將結果公布在投影幕(或手寫於黑板):
①WHO:姜姓男子。
②WHAT:中華民國第一個因「殺雞」進出監獄兩次的人。
③WHEN:101年10月1日。
④WHERE:新北市汐止。
⑤WHY:去年違反《畜牧法》坐牢,因未繳清剩餘罰金,日前又遭逮捕。
⑥HOW:抬出僅有的十台斤硬幣,結果仍不夠繳清罰金,須二次入監服刑抵扣罰金。

4.老師引導學生將「5W1H」的結果,串連成一篇短文:
在新北市汐止販賣現宰雞肉的姜姓男子,去年曾因違反《畜牧法》而坐牢,因未繳清剩餘罰金,日前又遭逮捕。他抬出僅有的十台斤硬幣,結果仍不夠繳清罰金,須二次入監服刑抵扣罰金,於是他成為中華民國第一個因「殺雞」進出監獄兩次的人。

5.引導討論:這篇短文跟「新聞報導一」的那一段很像?(答案:第一段)

6.老師說明:
新聞寫作跟一般的作文不同,一般的作文講究起、承、轉、合,開頭通常先有引言鋪陳,然後才是文章內容的重點,可是新聞寫作會盡量在第一段就交代所有重點(5W1H),然後第二段開始再敘述細節,並且越後面的段落重要性越來越低。這是因為最早的新聞媒體是報紙,由於報紙的版面有限,所以主編在排版時,如果發現記者的文章太長,可以直接從最後面的段落開始刪減,不必在時間緊迫的流程中,再重新改寫報導內容。

7.請學生閱讀「新聞報導二」,找出「5W1H」。

8.老師歸納學生答案,並將結果公布在投影幕(或手寫於黑板):
①WHO:花蓮縣環保局。
②WHAT:呼籲民眾中秋節盡量不烤肉,或改用其他方式替代,為節能減碳盡一分心力。
③WHEN:中秋節前夕。
④WHERE:花蓮市。
⑤WHY:一年的木炭使用量,相當於砍掉四十二座面積達五十四公頃的花蓮市美崙山。
⑥HOW:一年木炭的使用量平均達三千四百萬公斤,要砍二千二百六十六公頃的森林。

9.老師引導學生將「5W1H」的結果,串連成一篇短文:
花蓮縣環保局在中秋節前夕,呼籲民眾盡量不烤肉,或改用其他方式替代,為節能減碳盡一分心力。因為台灣地區一年的木炭使用量,相當於砍掉四十二座面積達五十四公頃的花蓮市美崙山。這個數字是以一年平均達三千四百萬公斤的木炭使用量計算,約要砍二千二百六十六公頃的森林,也就是四十二座美崙山

10.老師說明:
這篇報導的「WHO」很容易誤以為是「台灣人」或「烤肉的人」,但這兩者卻無法繼續回答後面的WHAT、WHEN、WHERE、WHY、HOW,所以如果報導內容中出現多位人物,則要以與整件事件關連最大的對象做為主角,因此「WHO」應該是「花蓮縣環保局」或「稽查員劉冠池」。然而,「稽查員劉冠池」並不是在發表個人的意見,整件事與他個人也無關,而是他代表「花蓮縣環保局」發言,所以新聞的主角應該是「花蓮縣環保局」。

11.老師說明新聞標題的功能:
①以一句話濃縮整則新聞的大意,方便讀者瀏覽, 例如:女被霸凌  助理教授狀告小六生:已無計可施 (2012.9.20聯合報)
②用聳動誇張的文字吸引讀者注意,刺激買氣,例如: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 (2012.9.12今週刊)
③將媒體立場隱藏其中,引導讀者怎麼看待這起新聞事件,例如:「月存四十萬,你知道民間疾苦嗎?」媒體麻辣問 馬快閃 (2012.9.29自由時報)

12.老師展示經點新聞標題,並簡要說明新聞大意:
①東台小將一棒響  滿山紅葉壓垂楊 –台東縣紅葉少棒隊打敗嘉義市垂楊國小,取得代表台灣出國比賽的機會。
②乾坤再造‧神奇一刀  肥了櫻桃‧瘦了芭蕉 –一名男子實施變性手術,由男變女。
③胡父胡女胡亂來  雞農雞商雞雞叫 –南投縣一對胡姓父女在市場販賣雞隻,與雞農、雞商成立互助會,卻倒會捲款潛逃,害得受害者苦不堪言。
④念完哈佛  改念阿彌陀佛 –前監察院長陳履安的兒子原在美國攻讀哈佛大學,學成歸國後卻頓入空門,出家當和尚。
⑤不辦事雖可做人  有代工不能隨便入宮 –代理孕母辦法通過,但是代理孕母只能藉由人工受孕,不能與雇主發生性行為。
⑥「日月同光  河山並壽」、「驚見X屍」公式系列 –新聞標題有時候也不盡然是主編絞盡腦汁想出來的,而是套公式,例如過去幫先總統 蔣公祝壽的新聞,以及社會新聞中的兇殺案。

13.老師引導學生為「新聞報導一」及「新聞報導二」下新聞標題。

14.老師展示原新聞報導的標題:
①新聞報導一–殺雞坐2次牢  一刀流淚狂流
②新聞報導二–台灣愛烤肉  1年要砍42座美崙山

15.觀賞「Sydney School Bully Victim Fights Back」影片,請學生邊看邊記錄影片中的「5W1H」。

16.老師說明「Sydney School Bully Victim Fights Back」影片中的事件:
澳洲雪梨一所小學發生校園霸凌事件。一名時常受到同學嘲笑、捉弄的高年級學生,在放學等候家長接送時被學弟挑臖,學弟打他巴掌、揍他肚子,學長後來忍無可忍,突然爆發,將學弟整個人舉起,以倒栽蔥的方式將學弟重摔在地,同校圍觀的人對於他竟然也會反擊也十分驚訝。

17.老師展示預先寫好的範例。

18.請學生整理自己記錄的「5W1H」,將這起事件寫成一篇簡短的報導。

19.請寫完的學生上台朗讀新聞稿,由老師及同學針對內容給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