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名稱:我長大想成為…    (設計者:賴慧玲)

二、配合年級:適合國小中、高年級以上至國中

三、活動所需材料: 新聞、電影或戲劇文本、空白的大海報紙

四、活動簡介與目標:

媒體中所呈現的內容都是一種再度呈現的結果,也就是媒體再現。舉凡性別、種族、族群與職業…等,都是媒體再現的範圍,而且也很容易可以藉由廣告、新聞或影視戲劇來讓孩子練習思考與分析每個角色被呈現的方法,也能從中去釐清自己是否受偏頗而刻板的印象所影響。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諸多因素而對自己未來的職業有所憧憬,甚至是特別想從事某一種職業,或排斥某一種行業,因此本活動希望藉由親子共同實作,讓孩子選擇喜歡與不喜歡的職業各一種來進行媒體文本的蒐集與分析,並透過多元的方式來比較實際狀況與媒體再現的差距。

五、活動說明:

1、爸爸媽媽與孩子共同分享「我的志願」,並記錄在空白的大海報紙上,例如將海報紙分成兩邊,家長與孩子各自寫一邊,內容包括:
(1)寫下我長大想做的工作(爸爸媽媽則是寫小時候自己曾立下的志願),有想過的都可以寫下來。
(2)想從事這個工作的原因。可能是受重要他人影響,可能是職業本身的收入、聲望或地位,或是媒體影響…等。
(3)爸媽寫下後來是否真的如願從事了自己想做的工作,沒有的原因是什麼,或是從事了之後與自己預期的有哪些落差,為了從事這份工作付出了哪些努力。

2、請孩子根據自己設定的志願進行蒐集與分析相關文本(從報紙、廣告、新聞,電影電視…皆可),例如媒體上是怎麼描述這些人,像是歌手、明星、老師、工程師、公務員、職棒選手、運動員、獸醫、會計師、空姐等。並且與自己現實生活中所知道的相互比較。舉例示意如下:

3、如要增加活動難度,爸爸媽媽可以與孩子一起歸納出媒體多是如何再現該職業(有無公式或規則?),並且實際透過訪談或查找更多元的資料來分析與研究該職業的實際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