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與蕃薯」教案大綱

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社會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小社會六下,第三單元「放眼看世界」,第一課「多元文化的地球村」

南一版國小社會六下,第一單元「打開世界之窗,第一課「從台灣看世界」

翰林版國小社會六下,第二單元「瞭望國際社會」,第一課「文化交流看世界」

2-3-3了解今昔中國、亞洲和世界的主要文化特色。

9-3-2舉出因不同文化相接觸和交流而造成衝突、合作與文化創新的例子。

六、主題:泡菜與蕃薯,Life is good?(教學ppt下載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

*原文較長,僅節錄使用,紅字為教學流程會使用的重點部分。

台大意識報 記者:日文一 梁德莎2012.12.09

受訪者簡歷

  金俊植,首爾大學中文系三年級生,來臺逾半年,目前是臺大中文系的交換生。自今年十月初開始,每周五於大陸社舉辦韓國現代史讀書會。

為什麼會想來臺灣?

  我在韓國辦過臺灣史讀書會,臺灣有國際上幾個很有特色的現象:臺灣人有一種精神分裂、國家分裂的狀態。我們很感興趣,就自己找一些書來讀。通通唸完、開讀書會,會後有十個學生來臺灣 ,學校也有補助 ,安排一星期的行程看臺北 、金門島等等 ,那時候想:「臺灣真的不錯耶」,就來了。

首爾大學的學生或一般韓國人對臺灣人的想法是什麼?

  坦白說 ,沒有看法 ,因為在主流韓國社會中臺灣不見了 ,就像臺灣人只看到美國 、日本和中國大陸一樣 。我們看臺灣 ,基本上通過大陸的視角,聽過郭台銘,偶爾出現馬英九,從來沒聽過民進黨。然後前年臺灣不是簽ECFA嗎?韓國人很緊張, 「怎麼辦? 臺灣跟中國合作 ,已經零關稅打進中國市場 ,韓國呢?」跟你們聽到韓國簽FTA的反應一樣 。 那時報紙寫華人大聯盟欺負韓國人 ,還提出一個專門名詞叫 “CHIWAN” , China 和 Taiwan。一個華人的經濟團體,就像明星團體一樣要進攻韓國企業,很恐怖。

在臺灣參加過印象較深刻的活動有哪些?

  我不想特別提一個活動,因為我交換來臺大本身就很特別。臺大的校園環境完全不一樣,有學術環境能讓像意識報這樣的社團運作。韓國根本沒有這樣的環境,首爾大學的異議性社團在我入學時,大部分都倒掉或地下化了。韓國人每分每秒都要做對未來找工作有意義的事, 這是做為韓國學生很基本的事情。 像我大一時 ,同學全都在準備公務員考試 。去圖書館看,大家都看一模一樣的書。反過來說,我覺得臺大學術環境太好,但是你們都不認為。

會想透過不同國家的角度去看韓國嗎?

  其實每次看臺灣主流媒體提到韓國 ,說什麼韓國簽FTA競爭力太強 、臺灣企業要緊張、臺灣人要團結等等 ,我都覺得很荒謬 。在臺灣關於韓國的報導都不提負面因素 ,韓國人達成經濟之後, 失去了什麼? 沒有人告訴你。 像臺灣現在在拼經濟嘛,達成目標以後,會失去什麼?在韓國很明顯能看到,達成競爭力後,人民並不幸福。韓國人的心態是「人民是為了國家存在的。」我們非常犧牲自己,被大企業剝削、被國家剝削。像我當兵兩年,一小時才領臺幣兩塊錢,沒有人覺得不對,這完全是為了國家。臺灣反過來,好像太分裂了,自己最重要,國家不知道在哪。

  臺灣社會對韓國的想像其實很薄弱,藝人是其中之一。我覺得藝人是威權體系下長出來的東西,五個陌生人怎麼會組成一個團體?某天突然說:「我們是少女時代。」其實這些團員完全沒分到錢,一個月一個member只有四萬左右的薪水,相當於普通韓國上班族的薪資。

  這裡又分成兩個部分來談:第一個部分,韓國社會完全軍營化。公司非常剝削這些歌手,從中獲取巨大的利益後再去培養其他明星團體。韓國團體每年越來越年輕,藝人還沒上完國民教育就要猛烈的練習,才能成為一個明星。這現象表現出韓國社會的環境。不僅僅是明星團體,學生也是一樣,從小被教導要往資本的方向走,才能達成一定的社會階級。

  臺灣目前還沒有大企業,不知道壟斷是什麼。好像從反旺中後有一些模糊的概念。而像韓國長期被大企業壟斷,比方說我畢業後一定要在三星、現代等大公司工作,如果在韓國有反旺中活動,我會站出來嗎?絕對不會。反對一個企業壟斷,就是反對所有大企業的意思。他們手上有黑名單,反對的人絕對進不去大企業工作。而大企業跟其他企業的薪水差距又極大,一般上班族拿的薪水跟臺灣的22k差不多,所以大家都拼命往大企業跑。整個社會,特別是學校,很悶,沒有反對的聲音出來。臺灣目前往韓國這樣的方向發展,有一天,也許換你們沒辦法再站出來。現在的臺灣,反旺中還可以去蘋果。但是在韓國,我們沒有選擇,真的沒有選擇。

韓國的媒體環境是不是長期處於被企業壟斷的狀態?

  韓國很久以前就有媒體法案,基本上媒體跟政府是獨立的。韓國的政經環境,是政府、企業和媒體,形成一個三角形的架構。他們互相合作,又交相聯姻,比如說三星的孫子跟中央日報的女兒結婚,李明博的女兒又跟誰結婚……韓國人的家庭觀念又很龐大,形成社會裡頭一個固定的階級。

  臺灣是解嚴後黨政軍退出媒體,韓國政府雖然沒有直接控制媒體,但是有限制媒體的報導範圍。那媒體從日本殖民時期開始就跟執政當局妥協,到現在仍然如此,從沒批判過李明博,也沒批判過三星。因為你一批判,廣告就不見了。如果在臺灣,鴻海不給你廣告,還有別家。不過在韓國,三星、現代已經是一個家庭了。沒有三星的廣告等於其他大企業的廣告也沒了。韓國有中小企業嗎?沒有,什麼都沒有。媒體還敢批判嗎?

  韓國被大企業壟斷有四、五十年了,一個大企業是一個家庭。臺灣中小企業很多嘛,大部分都是全家人當董事。中小企業還好,不過大企業的話,一家人壟斷真的很恐怖。其實三星已經超越李明博了,三星可以控制李明博。比如說馬英九有六三三政策,那六三三要靠誰達成?一定是鴻海幾個大企業。韓國的話有七四七,李明博要達成這個目標的話必須依賴這幾個大企業,要聽他們的話。沒有他們怎麼達成這目標?

  在臺灣談國族主義,牽涉統獨爭議,有人認為自己是臺灣人、有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尚未形成高度共識。韓國的情形呢?

  很羨慕,因為我們太明確了,沒辦法挑戰。臺灣有統獨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關於「到底國家是什麼」的想法,大批不同想法出現,你有你自己臺灣的想法,他也有他自己的,不過兩個人都一樣是臺灣,也許可以一起存在。我覺得這種懷疑的精神可以讓社會很多元。

  我無法否認韓國,我還是要認同南韓。在臺灣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懷疑,但韓國不是這樣。像韓國沒有同志,我自己沒有一個同志朋友,又或許應該有但也不會告訴你。大家想法一樣,穿得一樣,長得又一樣。像我第一天來臺大上課的時候,我穿西裝,因為在韓國學生都統一穿西裝。結果轉頭看,後面沒有一個人穿西裝,還有人穿拖鞋,大家都以為我是老師。

  韓國是高度壓迫的社會,各個社會單位壓迫個人,家庭、學校、老師都壓迫你,你要演好你的角色。臺灣就無所謂,想穿什麼就穿什麼,我好羨慕。不過臺灣人普遍不知道自身擁有的社會有什麼好處,還有該怎麼保留?我覺得這部分完全沒談,很可惜。

八、教學目標:

1.覺察媒體報導與真實情況的差異。

2.瞭解媒體再現的意涵與影響。

3.知曉媒體壟斷可能引發的後果。

九、教學重點建議:

0. 教學準備:

①影印「泡菜與蕃薯,Life is good?」報導節錄影本,每位學生一份。

②預先開啟或下載「韓天團血淚 大牌搶解約」網頁

③若無使用教學簡報,則需列印「少女時代」、「江南大叔」、「Super Junior」、「Rain」、「尹恩惠」、「車太鉉」、「李英愛」、「蘋果iPhone vs. 三星手機」、「現代汽車廠徽」的圖片。

1.「時事有sense」搶答:老師分別展示「少女時代」、「江南大叔」、「Super Junior」、「Rain」、「尹恩惠」、「車太鉉」、「李英愛」、「蘋果iPhone vs. 三星手機」、「現代汽車廠徽」的圖片,請學生搶答圖片的內容,並舉例說明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或產品。

2. 老師依序公布答案,並稍加說明(以下說明內容僅供參考)–

①少女時代:韓國女子歌唱團體,成員共有9人,暢銷專輯有「GIRLS’ GENERATION」、「Oh!」、「THE BOYS」等。 ②江南大叔:藝名Psy,是韓國的嘻哈歌手與詞曲作者,最近以「騎馬舞」走紅全球,甚至受邀至美國白宮獻唱。

③Super Junior:韓國男子歌唱團體,原始成員12人,後有更替,暢銷專輯有「SORRY, SORRY」、「BONAMANA」、「Mr.Simple」等。 ④Rain:韓國男藝人,2004年演出《浪漫滿屋》偶像劇人氣急升,在東亞地區擁有廣大的知名度,並且憑藉高熱度的舞蹈舉辦巡迴演唱會。 ⑤尹恩惠:韓國女演員、模特兒及女歌手,在台灣播出的戲劇代表作品有「咖啡王子1號店」、「宮野蠻王妃」。 ⑥車太鉉:韓國電影男演員、男歌手、電台DJ,2001年演出改編自網上同名小說的「我的野蠻女友」而竄紅電影界。 ⑦李英愛:韓國女演員,有「氧氣美女」的稱號,在台灣播出的戲劇代表作品有「火花」、「大長今」,後者甚至引起全亞洲的熱潮。

⑧蘋果iPhone vs. 三星手機:兩家公司的產品太過相似而在全球大打專利權官司,今年8月美國加州法院曾裁定三星侵犯蘋果專利、需賠償10.5億美元。

⑨現代汽車廠徽:韓國第一大車廠,目前為在全球12大車廠中,市值排名第三,僅次於日本豐田和德國福斯。

3.老師揭示本堂課的主題要探討韓國,請大家發表對韓國的印象,以及產生這些印象的來源,例如旅遊、韓國友人、流行文化、媒體報導…等。老師將學生的發言內容簡要的紀錄在黑板上。

4.老師發下「泡菜與蕃薯,Life is good?」報導節錄影本,介紹這是一篇採訪在台韓國學生的報導,並且提問以下問題,協助學生掌握報導的內容重點:

①這幾年台灣常報導韓國的經濟成就,以凸顯國內經濟衰退的情況,但韓國對台灣的經濟又是抱持什麼看法?(認為台灣以ECFA跟中國合作,會成為經濟上恐怖的敵人)

②什麼事情是被韓國學生視為很基本的事?(每分每秒都要做對未來找工作有意義的事)

③台灣在報導韓國的經濟成就時,往往忽略一併報導什麼現象?(韓國人民並不幸福,他們非常犧牲自己,被大企業剝削、被國家剝削)

④韓國的經紀公司如何經營旗下的藝人?(公司非常剝削這些歌手,從中獲取巨大的利益後再去培養其他明星團體)

⑤韓國人為什麼不會站出來反對大企業壟斷市場的現象?(大企業跟其他企業的薪水差距極大,反對的人會被列入黑名單,無法進入大企業工作)

⑥韓國的媒體是否能負起以輿論監督、批判政府、企業的責任?為什麼?(不能,因為一旦批判政府、企業,就會失去廣告收入,無法生存)

⑦閱讀完整篇報導,你有什麼感想?

5.老師說明:原本媒體能報導的內容就很有限,不可能做到完整、全面的報導,如果再加上媒體刻意強調某些部分,例如韓國的經濟成就、流行文化,而忽略其他面向的報導,就會讓我們對實際的情況瞭解更有限,甚至產生偏差、誤解。這種媒體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呈現出現實生活中的事物,稱為「媒體再現」。

6.開啟「韓天團血淚 大牌搶解約」網頁,請學生閱讀。

7.老師說明:「韓流」席捲亞洲,不論是電影、電視劇、流行歌曲,每年都有很多藝人、作品推陳出新。但這些明星、偶像光鮮亮麗的背後,充滿了被經紀公司剝削的普遍現象,藝人受不了壓迫而與經紀公司對簿公堂的例子時有所聞。我們崇拜、羨慕這些明星、偶像之餘,其實鮮少能看到他們辛酸的一面。

8.老師提問:「泡菜與蕃薯,Life is good?」報導中,提到韓國大企業壟斷的情況嚴重,媒體也不敢加以批判,這樣的情況容易造成什麼後果?

9.老師說明:媒體號稱「第四權」,具有輿論監督的功能,原本應該揭發政府、財團、政黨、企業所作所為不當的地方,將違法或不公不義的事公諸於世,但韓國媒體在政府、企業的控制之下,完全失去這樣的功能,反而為政府、企業服務。目前台灣正在進行「反媒體壟斷」的社會運動,就是要杜絕這種情況在台灣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