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名稱:媒體研究計畫   (設計者:賴慧玲)

二、配合年級:適合國小中、高年級以上至國中

三、活動所需材料: 空白記錄紙與要分析的文本,及其他研究工具

四、活動簡介與目標

    本活動設計期間適逢中小學放寒假時間,每到學生放長假時期,多數成人最關心的問題皆是在這段時間內孩子會比平常更過量的使用媒體,或是原本在平日有進行使用質量控管的家庭,也會因放假時而減緩,因此本活動設計目的即在於,與其在漫漫長假中讓孩子以打發時間的方式來使用媒體,不如讓孩子能在一邊使用媒體的情況中,加入些許媒體研究的議題,讓使用媒體有附加價值,也讓孩子能在參與研究的歷程中用多元的方式習得更多認識媒體的方法。

五、活動說明

1、先讓孩子了解並正視自己的媒體使用習慣與偏好,像是最常使用哪些媒體,最喜歡哪些媒體,常看的電視節目、常使用的網路功能等….

2、瞭解了自己的使用偏好與習慣後,和孩子共同擬定媒體研究計畫:

1what:我想知道什麼?尋找一個媒體議題,與媒體相關或是因媒體而引發的事件、現象,皆可稱做媒體議題。

2who:研究這個會需要哪些人參與?是否需要受訪者?

3how:我打算如何進行?以訪談為主?或是進行文本分析、社會觀察?

3、選定議題前,先幫助孩子聚焦在一種媒體或一種形式的媒體內容。也就是說從不同的傳播媒介(電視、電影、廣播、書籍、手機、電腦、報紙)或是特定的媒體內容(某網站、某部戲、某部電影、某個廣告)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想研究的。

4、選定之後,爸媽與孩子一起思考並討論這個媒體或內容,有發生過什麼現象或問題是自己感興趣的。(找議題這件事並不容易,需要成人與孩子不斷的對話與釐清,問題越具體聚焦越好,可研究範圍越小也越好)。議題列舉如下:

1)我們班很多人看某一部連續劇,我想知道瞭解這部戲吸引大家的原因。

2)老師叫我們看國語X報,但大家更愛看水果X報,這兩種報的差別在哪裡。

3)某部卡通很好看,但內容很暴力,我想來歸納與整理它有哪些呈現暴力的方式。

5、待想瞭解的議題確定後,開始選擇研究方法,例如:

1)訪談:為瞭解某些人的媒體使用偏好與習慣、蒐集意見與想法….

2)文本分析:通常會針對某一部戲或節目,或某一特定的媒體,透過反覆觀看、閱讀,歸納並統整出文本的重要訊息(例如:偶像劇公式),解讀出文本想要傳達的意旨或文本背後隱含的意涵

6、開始研究,直到解答出自己的問題。

 

備註:本活動重點不在研究問題的好壞或方法的精確,而是孩子探究一個媒體問題與現象的解答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