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合年級、科目:適合低年級以上學童。

二、遊戲所需準備的材料:孩子接觸的童書、漫畫、動畫、電動遊戲、電影等,及電視機或電腦。

三、活動簡介與目標:

本次主題:我不是破壞王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經常有被「貼標籤」的經驗,這些標籤有時帶有負面的意涵,對自己造成壓力,久而久之彷彿一種自我預言,標籤無法消除,我們對自我的認知也被影響。這就是「標籤理論」,為了達到某種社會控制而將原本偏差的行為貼上標籤,使人因此受到壓力也遭受一些管制,而人們也漸漸地習慣,甚至改變自我行為去符合這樣的標籤;最後原本的偏差行為未獲改善,反而更加嚴重。

  與「被貼標籤者」在天平另一端遙遙相望的,就是同樣被戴上獎章鼓勵的人,在媒體中則經常可見以「英雄」之姿呈現的角色。媒體經常藉由各種不同的載具與內容呈現對立與衝突,這是媒體守望社會的功能之一,在此同時,讓社會大眾瞭解、認知正面與反面的價值,也在大家的社會化過程中發揮潛移默化的效果;因此,社會具有共識,對於何種人事物應給予正面或負面的評價與期待,並有了相對應的要求與行為。

  以孩子最常接觸的卡通來說,總有正派與反派的人物,有些反派人物只是有不良的生活習慣,有些則是性格怪異,有些則是嚴重破壞社會安寧,因此他們需要被壓制或驅逐,並且少有改過向善的一天;相反地,正派角色表現規矩、外表亮麗、與人友好也受人歡迎與眾人關心圍繞,並且有多采多姿的生活,故事情節也多半以正派角色為主;除了能妥善照顧自己的生活,還經常扮演為人解圍,甚至拯救世界的角色。同時,卡通也強調正派角色的犧牲奉獻等善良品德。

   然而,是否曾經想過反派之所以為反派的原因?卡通裡他們的戲份少,無法完整讓人想像與理解。但現實生活中,如此簡化的黑與白、正與反的價值區分,甚至輕易貼上標籤,卻容易使自己陷入刻板印象與誤解他人的狀況;甚至如「標籤理論」一般,無助於偏差狀況甚至讓情況變得更糟。

   同樣的情形也可能發生在親子互動上,或自己與他人、孩子與同儕的互動中。本活動請您帶孩子從經常接觸的卡通等媒體中,發現自己的刻板印象與來源,學習避免對他人貼標籤,反而帶著同理心與尊重面對每一個人。同時,本活動讓家長有機會跟孩子互動並共讀共賞孩子喜歡的媒體,拉進彼此的距離,也更瞭解孩子的想法。

 四、製作或活動步驟或重點:

1. 和孩子一起觀看動畫【無敵破壞王】,看之前,可以先跟孩子討論認為「壞蛋」與「英雄」(或「好人」)分別是什麼樣的形象。

2. 看完後,詢問孩子卡通中,誰是正派、誰是反派角色?主角是誰?「無敵破壞王」是誰?命名的原因?

3. 從頭再開始觀看。這一次,請孩子拿出紙筆隨時做下記錄,低年級的孩子,由家長幫忙記錄。過程中,告訴孩子隨時可操控遙控器暫停畫面。這一次在觀看中,觀察以下問題:

        (1)/反派角色的外型、生活樣貌(例如居住環境)、個性、交友狀況。

        (2)/反派角色的姓名、暱稱,被命名的原因,他人如何看待正/反派角色,是否有改變的機會。

        (3)/反派角色之間的關係,友好或敵對?

        (4)什麼原因讓反派角色想要改變?

        (5)反派角色是否改變成功?有哪些原因讓他改變成功?正派角色是否有改變?正派角色的朋友是否也有改變?

        (6)這個故事的主角是誰?是否說出了正/反派角色的生活與故事?看完影片,你喜歡/支持正派還是反派角色?

        (7)在這個影片中,反派真的很會「破壞」嗎?是對社會有危害的人嗎?如果是,原因是什麼?相反地,正派是對社會有正面影響的人嗎?如果是,原因是什麼?

5. 詢問孩子對看完影片的想法。詢問孩子,在其他童書、漫畫、動畫、電動遊戲或電影裡看到的「好人」與「壞人」是否也像電影中的故事一樣,各有自己的故事,並且最後自己改變了,彼此的關係也改變了?

6. 和孩子討論,影片中提到的「貼標籤」是什麼意思?對一個人「貼標籤」會有什麼影響?對影片裡的角色有什麼影響?自己是不是也曾經有對別人或自己被「貼標籤」的經驗?告訴孩子「貼標籤」的意義與影響,家長也可分享自己的經驗。

7. 請孩子說出同樣有「好人」與「壞人」存在的童書、漫畫、動畫、電動遊戲或電影,找出來親子共同欣賞,同樣的,以剛剛互相討論的問題來找出該文本裡「好人」與「壞人」的形象、彼此的關係,「好人」與「壞人」各自是否有完整的故事,讓觀眾認識這些角色,讓觀眾理解成為「好人」與「壞人」的原因?而「好人」與「壞人」和社會大眾的關係如何,是否也出現「貼標籤」的問題?

8. 最後和孩子交換意見:日後在生活中應怎麼看待媒體裡看到的「好人」與「壞人」?

9. 和孩子進行故事接龍的遊戲:拿出剛剛一起欣賞的童書、漫畫、動畫、電動遊戲或電影,在故事開始不久暫停,由家長與孩子分別扮演「好人」與「壞人」,將故事繼續下去,為「好人」與「壞人」找到原因,也找到改變的機會。也邀請其他家人加入,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幫助「好人」與「壞人」及社會達到和諧。

考文章:

1.      籤理論的影響:(1)http://blog.xuite.net/mewe.wei/diary/60340236-%5B%E8%A6%AA%E5%AD%90%E5%A5%BD%E6%96%87%E5%88%86%E4%BA%AB%5D%E6%9C%80%E5%8F%AF%E6%80%95%E7%9A%84%E5%AD%A9%E5%AD%90%E5%9F%B9%E8%82%B2%E6%8C%87%E5%8D%97-%E6%A8%99%E7%B1%A4%E7%90%86%E8%AB%96

(2)http://content.edu.tw/wiki/index.php?title=%E6%A8%99%E7%B1%A4%E8%AB%96(labeling_theory)&redirect=no

動畫介紹: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6%97%A0%E6%95%8C%E7%A0%B4%E5%9D%8F%E7%8E%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