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案編寫人:台北縣新店市北新國小 張嘉倫
二、 教學時數:50分鐘
三、 適用年級:國中
四、 主題:新聞照片的處理原則 (PTT下載)
五、 教學目標:
1. 知曉新聞照片的意義與影響。
2. 比較報紙中不同新聞照片的呈現方式。
3. 透過不同角色省思新聞照片呈現的適當性。
4. 尋找平面報紙中不當的新聞照片。
六、 教學重點建議:
一、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簡報檔、電腦單槍設備、影片網址、當日報紙數份。
二、課程實施
【一:引導活動】-15’
1. 想一想:1.你覺得新聞照片與一般攝影照片有何不同?新聞照片會造成哪些影響?
教師引導:新聞照片是在捕捉新聞事件發生時當下,最貼近真實的紀錄,而一張好的新聞照片,往往能勝過千言萬語的文字敘述以揭示真相,讓觀看者產生最直接、最衝擊的感受,影響閱聽者看待事件的理解。
2. 普立茲新聞攝影照片欣賞:由美國新聞博物館及紐約商業娛樂公司所策畫之「瞬間的永恆–普立茲新聞攝影獎70年大展」,於2013年在台灣展出,請學生一同觀賞新聞照片捕捉當下的影響力。
資料出處: 這是青蛙的部落格(普立茲新聞攝影展)
http://tw.myblog.yahoo.com/jw!OMN0zqeQHAKKR7AGh8XkLp4-/article?mid=14470
2013.01.26文茜世界周報/歷史一瞬時代顯影 普立茲新聞攝影展http://www.youtube.com/watch?v=uDVnc9Dn43I
3. 說一說:看完這些新聞照片後,有何感想?
學生自由發表。
【二:發展課程】-20’
1. 新聞探究: 教師準備新聞報導一篇『2013/04/22聯合報–好讀周報–第十版新識力』(一張斷腿照片,媒體五種呈現方式)讓學生分析。
2. 請學生觀看波士頓爆炸案後,美國各家報紙呈現新聞照片之差異。
比一比:請學生比較這五張照片的差異,發表每張新聞照片的特點,並試圖分析報社為何如此處理新聞照片的可能原因?
讓學生分組討論,分享意見。
4. 角色扮演:請每組學生各扮演下列不同之角色(1.兒童2.曾遭受過類似災難的人3.此事件主角的家人朋友),透過擔任不同的角色,從上述五張新聞照片中,選擇一張較適合刊登在報紙上的照片,並說明理由。
由於報紙媒體常放在超商架上販售,很容易被大眾所接觸,接觸的族群不僅有成人,也可能會是兒童與青少年,或是曾遭受類似災難經驗的人士,或是事件主角的親屬朋友…等,而這些人接觸災難新聞照片的解讀方式,可能會與我們一般大眾有所不同,這將會引發他們過度恐慌、擔心、害怕等負面情緒,因此,報紙媒體如何在顧及民眾知的權利下,也能考量觀看者的感受,適當呈現災難新聞照片,成了一個重要的抉擇。
【三:綜合活動】-15’
1. 睜大眼睛看新聞照片:老師發下每組一份當日新聞報紙,請學生從報紙中尋找是否有不適當的新聞照片,其判斷的標準如下:
□刊登照片過度描述犯罪手法
□刊登照片有暴力與血腥不當畫面
□兒童照片未經馬賽克處理
2. 成果分享:讓每組學生都上台分享討論的結果。若有不適當的新聞照片,教師可鼓勵學生勇於向報社反映意見,或上『兒少新聞妙捕手』網站,填寫線上回報系統,以付出媒體公民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