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案編寫人:賴慧玲

二、 教學時數: 40

三、 適用對象: 國小中高年級以上

四、  對應媒體素養指標:

2-3 解讀媒介再現所潛藏的價值意涵與意識型態

五、  媒體素養教學設計說明與目標:

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會接觸到歌曲,特別是流行歌曲,即使是一個不主動購買唱片的人,也可以透過節目、廣告、走在街頭,或是到某個餐廳用餐等各種媒介與行銷方式來得知某一首歌,甚至是校園裡在進行各種活動時也常使用流行歌曲來熱鬧氣氛。然而流行歌曲如何影響我們的感官?為什麼有些歌聽起來那麼歡樂、讓人充滿幸福,有些卻是沈重的、充滿諷刺的?除了歌曲之外,歌詞和歌唱方式也都扮演了重大的角色。一首歌能耳熟能詳、走紅的理由有時不是因為它有多麼厲害的詞曲,反之,可能只是因為重覆、過於口語化,或是沒有意義的語句不斷的加深印象所致。因此本活動希望透過討論與分析實作,讓學生能:

1、察覺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某首歌曲的原因是受哪些因素影響

2、練習分析歌詞並進行改作

3、瞭解每個人對同一首歌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六、   主題:你聽懂歌詞了嗎?( PPT下載)

七、新聞來源及文本:無特定新聞文本,教師可以「歌詞」二字為關鍵字並依照自己的教學目的來搜尋,例如有些新聞是在說某首歌造成流行或造成爭議,一首歌詞的靈感來源,有些則是唱片公司發出的公關新聞等。

八、 教學建議:

◎課前準備

1、教師根據不同主題準備1-2首歌曲(盡可能找到旋律版與演唱版),利用網路播放即可,例如甜蜜愛情、失戀分手、離別、人生勵志、煽情、諷刺等。可是先預告學生先想想看不同的主題中有哪些代表歌曲。(本教案所列歌曲純屬舉例,無其他目的)

2、請學生練唱自己喜歡的歌曲一首(可以小組方式進行),並列印出歌詞

3、電腦、音響播放設備

◎課堂活動

1、請學生3-5人一組,一組一個題目,進行歌曲主題聯想活動,題目可由學生自訂,一個主題至少要想出3-5首代表歌曲,將想到的歌曲記錄在空白紙上,例如:適合畢業典禮的歌、聽起來有幸福感覺的歌、很勵志的歌、曾經很紅的歌等。

2、各組分享聯想結果,由他組的同學互相檢視與評論,說明認同與不認同聯想結果的理由,如果不認同那首歌所屬的主題類別,則需具體提出那首歌應歸納為哪一個主題。

3、分享活動後,與學生進行討論:

1)你覺得每首歌都有主題嗎?為什麼?

2)你有特別喜歡的歌曲主題嗎?為什麼?

3)是什麼因素決定了這首歌的主題?(旋律?歌詞?歌手?MV?)

4、討論完,老師將預先準備好的歌曲播放給學生聽,請學生針對聽完的感覺發表想法,然後再觀看歌詞:

1)你喜歡這首歌嗎?為什麼?

2)旋律的感覺給你什麼感受?

3)你聽到哪些歌詞?你覺得歌詞主要在說明什麼內容?

4)看完歌詞後,這首歌的感覺與你原先只有聽的感覺有差異嗎?請說明

5)你認為歌詞在一首歌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6)多年來常有歌詞出現在考試題目中,對於這樣的現象你有什麼看法?

7)請分別列舉你最喜歡與最不喜歡的一首歌的歌詞並說明原因。

5、歸納學生的討論與分享結果,教師可說明每個人因為個人背景、經驗與喜好的不同,甚至也會因為時間與空間的轉換,而對同一首歌有不同的詮釋與感受,歌詞是一首歌的精華,可以決定一首歌的主題、情緒、意境與好壞。然而歌詞中有些隱含的意識型態與教化目的、寫作技巧卻是需要透過分析與反思,才能培養自己對歌詞感受的敏感度。

6、請學生利用自己帶來的歌詞,進行分析,包括:

1who:歌詞中出現哪些人?說話對象是誰?

2where:場景或地點在哪裡?

3what:歌詞主要內容或類別是什麼?

4when:是哪一時期或年代的歌詞?

5how:歌詞中使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如:設問、排比、類疊、引用、譬喻、轉化

6)請試試看改掉部分歌詞,讓它改變主題。

7、最後舉辦班級演唱會,讓學生唱出自己改編的歌詞,看看歌曲是否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