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合年級、科目:適合各級學生。
二、遊戲所需準備的材料:畫紙、畫筆、膠水、白紙、報紙、雜誌、廣告傳單、剪刀、可上網的電腦、印表機。
三、活動簡介與目標:
本次主題:心目中的世界
學習目標:
有沒有想過,自己心目中的世界是什麼樣貌,是否接近真正的世界樣貌?或早已存在刻板印象,和事實有了一大段距離?而如此對世界的想像是怎麼來的?
本週活動和孩子一起檢視自己對世界的想像或印象,然後檢視心目中的世界離真實有多近,以及如此的想像由來,並進一步體認媒體的影響,和隨時保持多元開放、獨立思辨的態度接觸多方資訊的重要性。
四、製作或活動步驟或重點:
1. 首先,在網路上找到世界地圖並列印出來貼在自己的畫紙上,跟孩子一起指認地圖中的區域、國家,將自己較為熟悉的、有一點認識的、完全不熟悉的國家(或區域),用不同顏色的筆圈出來。也看看自己跟孩子圈出的是否有雷同的地方。
2. 然後在各自的畫紙上,畫出對各個不同區域、國家的想像,可以是當地的風土景觀、特殊的人文風俗、當地人民的食衣住行習慣、當地的特產、當地的家庭生活樣貌、曾經發生的重大事件等等,均可表現出來。
可在報紙、雜誌、廣告傳單上找到需用素材,直接剪貼再以繪畫補上細節。
3. 接著看著彼此的世界地圖,彼此分享,這些對世界區域或各國之認識與印象從何而來?是如何的樣貌?(例如新聞媒體曾報導發生在該地的重大事件,或以特殊文化風俗聞名等等,或透過戲劇、電影及漫畫、電玩等形成對該國或區域的認識)同樣地,檢視自己和孩子的分享是否有類似的地方,討論原因為何。
4. 重新搜尋世界地圖,可以發現除了國家、地域的區別之外,也有以宗教、風土文物、自然生態、網路使用狀況來呈現的世界地圖。來看看「參考資料」的網站。從中可以看見從不同角度檢視的世界樣貌,以及其他國家與文化眼中的世界。與自己和孩子的相對照,有哪些不同呢?
5. 在這些世界地圖中,也有運用真實的數據繪製而成,例如網路使用的狀況、醫護比的狀況,如此也是從課本中的圖表數據跳脫出來的另類呈現與理解方式,能更快速地看到、更強烈地感受全球的差異。
6. 來觀看一段影片「圖解第三世界迷思」http://www.youtube.com/watch?v=Vg0EBFUkyJI,是一位全球健康專家漢斯洛林(Hans Rosling)將數據轉化成圖像,檢視世界差異及跨時代的變化。看完影片,綜合自己所繪製的地圖、在網路上找到的各式地圖,一起思考自己對於世界的區分、想像與認識。
7. 世界如此多面貌而不同,沒有一個地方、沒有一個人會完全相同,然而我們經常將世界分為不同的區域,並想像該區域內的人民有著大致相同的生活與遭遇。和孩子一起重新檢視自己對於世界的印象與想像來源,並且和孩子一起討論出如何更全面認識世界的方式。例如,多方接觸資訊,除了平時經常接觸的大眾媒體之外,還可多閱讀或觀看來自其他國家的翻譯文本,包括新聞、雜誌、書籍、電影等等,不讓自己被有限的認識框架,也有更加豐富的世界觀。
五、參考資料:
3. 50個爆趣世界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