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政治大學媒體素養研究室 林佳儀
二、教學時數:50分鐘課程
三、結合領域:國中綜合
四、能力指標:
2-4-3 規畫合宜的休閒活動,並運用創意豐富生活。
2-4-1 妥善計畫與執行個人生活中重要事務。
五、對應媒體素養能力指標:
3-1 反思個人的媒體行為
5-2 實踐接近與使用媒體
六、主題說明:
網路成癮的問題隨著網路科技普及化亦日漸凸顯。本教案帶學生檢視自己與網路的關係、網路科技對自己的意義,進一步成為主動閱聽人,善用網路科技、實踐媒體近用。
七、參考新聞:
〈網路成癮 國中生出手要打媽〉,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2014年3月24日。http://tw.news.yahoo.com/%E7%B6%B2%E8%B7%AF%E6%88%90%E7%99%AE-%E5%9C%8B%E4%B8%AD%E7%94%9F%E5%87%BA%E6%89%8B%E8%A6%81%E6%89%93%E5%AA%BD-091340632.html
國二的阿信,沈迷網路遊戲,凌晨三、四點還不睡覺,媽媽動手拔掉網路線,阿信作勢動手打媽媽。臺中慈濟醫院身心科蕭亦伶醫師推估,10個青少年有3個出現網路成癮傾向,建議家長建立規則、監督,帶領並陪伴孩子走向戶外,親子共同找出虛擬世界以外更有趣的事。
小學的阿信課業表現優異,個性也很開朗;上國中後課業加重,班上的排名直直落,他開始變得煩躁、易怒、甚至懶得跟同學講話。阿信的媽媽是職業婦女,發現孩子個性劇變,手機與網路的費用也不斷增加,常上網玩連線遊戲到半夜還不上床睡覺;直到有一天,阿信凌晨三點還在電腦前玩遊戲,媽媽勸他下線無效,氣到直接拔掉網路線,阿信作勢要打人,媽媽才驚覺不對勁。
在臺中慈濟醫院身心科蕭亦伶醫師的了解下,阿信說,在校沒有很多朋友,但在網路上創造的角色,獲網友們肯定,覺得他很棒、能力很好,所以把零用錢省下來買點數,還會翹課偷跑去網咖玩,雖然也想過要早點睡,但是一下子又忘了,媽媽在旁邊一直唸,令人煩躁,網路線被拔掉更加生氣,才會忍不住衝動。
科蕭亦伶醫師說,阿信屬於典型網路成癮的個案。她說,憂鬱、易緊張,人際社交互動技巧不足,甚至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網路成癮機率較高。他說,這類孩子害怕碰到真實世界的人;網路上不必跟真人接觸,可以少掉焦慮、害怕,透過隔一層網路打字聊天跟人互動,或是創造一個虛擬的角色,模擬有成就感的角色、表現自己,跟在現實的世界裡截然不同的成就感愈來愈大,就會吸引他愈來愈往那個方向走,最後的結局互為因果。
蕭亦伶醫師也引用2005年一項全球調查顯示,臺灣16到19歲的青少年,網路成癮超過17%;但是科技躍進的結果,推估目前網路成癮青少年已近三成。父母如何預防子女網成癮?蕭亦伶醫師說,全家人一起分享生活興趣與網路資訊,是不錯的方式,但絕不建議家長,為了讓孩子不吵不鬧就給個平板,讓他們自己玩。
蕭醫師說,父母應有協助孩子處理憂鬱、焦慮情緒的能力,當發現子女異狀時,與孩子一同討論,共同建立規則,像是選擇在寫功課前、後上網、上網時間長短,更重要的是得做到監督鄉其次,也可以請學校輔導室協助,在學校的情境中,學習處理人際互動問題或學校適應狀態所產生的情緒問題。
判斷國、高中階段孩子是否網路成癮?蕭亦伶醫師表示,包括上網是否影響生活,像是上網時不吃、不喝、不睡,上課打瞌睡。其次,課業上因為孩子花太多時間上網,無法用心學業,成績下滑,甚至拒學。再者,人際互動方面,孩子對真實社會人與人之間互動愈來愈沒有興趣;最後,觀察孩子情緒,是否出現焦慮、憂鬱與失眠情形。
矯正網路成癮,蕭亦伶醫師表示,藥物可以調整情緒波動,在人際互動、情緒焦慮輔導處理上,倚重學校老師協助教導學生如何處理緊張、焦慮、有壓力的事,長期低頭、打電腦,也不能忽略肢體伸展的重要,家庭生活中,朋友、家人不妨陪子女走向戶外,找出比虛擬世界更讓他們感興趣的事,如登山、騎腳踏車等運動。
八、參考資料:網路成癮之自我檢測
網路成癮評量表 (資料來源:有愛無礙網站http://general.dale.nhcue.edu.tw/)
請將每題的分數相加(幾乎不會1 分、偶爾2 分、常常3 分、幾乎常常4 分、總是如此5 分),所得的總分就是你的「網路偏好指數」。
結果分析:
幾乎不曾(1 分)偶爾(2 分)常常(3 分)幾乎常常(4 分)總是如此(5 分)
■正常級(20~49 分):你是屬於正常的上網行為,雖然有時候你會花了些時間在網路上消磨,但還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預警級(50~79 分):你正遭遇到因網路而引起的問題,雖然並非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還是應該正視網路帶給你人生的衝擊。最好要有警覺,並改變上網習慣囉!
■危險級(80~100 分):你的網路使用情形已經成為嚴重的生活問題,你應該評估網路帶來的影響,並且找出病態性網路使用的根源。你或許已經成為成癮者,恐怕需要很強的自制力才能使你回覆常態。建議你趕快找專家協助。
九、參考影片:
【Disconnect to connect】http://www.youtube.com/watch?v=wcKl0i4dY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