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 將學生分為5-6人一組,上課時須按照組別坐好。
2. 將參考新聞印出,上課時發下給每組學生,每組一份。
3. 將參考資料印出,上課時發下給學生,每人一份。
4. 準備可上網的電腦、投影機,上課時可播放參考影片。但若教室無器材,則可省略此步驟。
5. 每個人準備筆,過程中需記下自己的看法。
6. 教師需先熟讀「有愛無礙網站」之〈網路成癮〉一文,尤其是網路成癮成因段落,課堂上簡要敘述並調查學生狀況。http://general.dale.nhcue.edu.tw/special/special-2-19.html#a12
上課
1. 首先,先播放參考影片,並詢問:(3分鐘)
(1) 是否在生活中看過類似的案例?請學生分享自己觀察到的案例。
(2) 有多少學生持有智慧型手機?有多少學生用手機上網?用手機上網的時間多久、用途為何?
(3) 這則廣告影片想傳達的概念為何?
2. 將參考新聞發給每組學生,運用5W1H來解讀新聞。提醒學生,注意新聞報導中提到的多個問題。(10分鐘)
(1) Who:事件主角與相關人物
(2) Where:在哪發生
(3) What:發生何事
(4) When:何時發生
(5) Why:發生原因
(6) How:如何發生
3. 抽選2-3組派代表報告該組的新聞解析結果,並請學生發表自己對這起事件的看法:(7分鐘)
(1) 造成事件主角網路成癮的原因為何?
(2) 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或治療,讓事件主角不再沈迷於網路?
(3) 身邊是否有類似的案例?請學生分享自己觀察到的案例,也可分享自己的經驗。
4. 快問快答:請學生分享自己的上網經驗,教師將學生分享的重點記錄在黑板上(7分鐘)
(1) 家裡是否有上網設備?(包含電腦、手機、平板)
(2) 平常是否上網?用什麼設備上網?
(3) 花多久時間上網?在什麼時間上網?
(4) 上網多在做什麼事情?
(5) 是否可能一天不上網?是否曾經一天不上網?最久曾間隔多久不上網?
(6) 是否曾因上網耽誤了既定的行程(做作業、外出、補習、就寢、用餐等)?為何耽誤?
5. 發下參考資料,每人均需填寫。另外,在背面寫上以下問題自己的答案:(13分鐘)
(1) 認為上網對自己的生活有什麼幫助?
(2) 上網可以滿足什麼需求?這些需求,除了上網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方式可以滿足?
6. 教師大致調查班上量表檢測結果,記錄在黑板上。告訴學生經過研究,沈迷於網路世界的人,多半為了「生存及安全需求、求知的需求、愛與隸屬歸屬的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實現;以及在網路世界裡尋求一種心裡逃避、精神慰藉」等(資料來源:「有愛無礙網站」之〈網路成癮〉)。(10分鐘)
請學生想想剛剛自己寫下的答案,是為了什麼需求而使用網路?
請願意分享的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並請全班同學一起思考,為他提出建議——除了網路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方法可以滿足這些需求?(例如和親朋好友聚會、一起從事戶外活動、擔任志工活動帶領者等等)
7. 跟學生一起思考「成癮」的定義。對某事物的「成癮」代表身心將受到該事物的制約並有了依賴,喪失自主性。
從這個角度,請學生思考自己和網路的關係。
8. 課後,將量表影印,教師與學生各執一份留存,讓學生可以隨時看到自己的網路成癮狀況,作為提醒;教師則可時刻留意學生的狀況。
9. 填寫課後學習單,做自己的主人,預約一個身心健康的人生。
10. 延伸活動:下一堂課回收學習單,並帶領學生製作「21世紀網路青年的生活」宣傳,目標對象為全校師生。可將全班學生分為2組,一組製作「網路成癮篇」,一組綜合全班的學習單製作「均衡生活篇」。本宣傳品,可以影片、4格漫畫、繪本、繪畫、海報等方式製作。
作自己的主人,為自己預約一個身心健康的人生!成為頭好壯壯、陽光滿分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