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有真相?」教案大綱(教學ppt)
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二、教學時數:45分鐘
三、結合領域:社會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 九下 第三單元全球化與國際社會 第1課科技發展與科技倫理
南一版 九下 主題三現代公民與全球關連 單元2科技發展與科技倫理
翰林版 九下 第三篇全球關連 第二章科技發展
五、對應能力指標:
8-3-3舉例說明科技的研究和運用,不受專業倫理、道德或法律規範的可能結果。
六、教學目標:
1.知曉媒體內容有斷章取義、刻意造假、移花接木的情況。
2.培養對媒體內容真實性的警覺。
3.訓練從多種管道驗證資訊真實性的能力。
七、教學重點建議:
一、教學準備
①老師先行閱讀「反黑箱服貿事件」相關新聞,包含贊成與反對觀點的報導。
二、課程實施
(一)引導活動
1.時事腦筋急轉彎—
老師依序揭示「香蕉」、「乳酪蛋糕」、「王偉忠」、「太陽花」、「黑箱」等照片,請學生根據揭示的線索,舉手搶答本日課程要討論的新聞事件。
(二)發展活動
1.「反黑箱服貿事件」懶人包—老師以5W1H的方式介紹「反黑箱服貿事件」。
①What–「反黑箱服貿」學生攻佔立法院,抗議草率通過《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委員會審查,並引發後續一連串的社會運動,包含「323佔領行政院事件」、「330上凱道大遊行」等,又稱「太陽花學運」。
②When–103年3月18日~4月10日。
③Who–主要成員是來自各大專院校的學生,也有其他公民團體、NGO組織與一般民眾加入。
④Where–學運的發生地點包含立法院、行政院與凱達格蘭大道。
⑤Why–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張慶忠以30秒之快通過《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引發「黑箱作業」的爭議,導致「太陽花學運」。
⑥How–馬政府沒有有效的因應對策,最後由立法院長王金平承諾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完成立法前,將不召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相關黨團協商會議,達到學生「先立法,再審查」的要求,於是攻佔立法院的行動在4月10日結束。
⑦其他相關事件–
◆警方在「323佔領行政院事件」驅離學生時,引發暴力流血鎮壓的爭議。
◆「330上凱道大遊行」號召了來自全國數十萬人走上街頭,力挺「反黑箱服貿」。
◆「反反服貿」的群眾以「白狼」張安樂為首,4月1日也在立法院外與「反服貿」支持者對嗆。
2.有圖有真相?—
①老師揭示「警察踢人」、「TVBS記者翻倒垃圾桶」、「立法院學生亂象」三張照片。
②提問:有沒有人知道這三張照片分別在敘述什麼事?
③老師說明:
◆「警察踢人」–照片拍攝的背景是「323佔領行政院事件」,學生手拉手躺坐在行政院,警方在把學生一一拉開驅離時,被拍到疑似有踹學生的動作。
◆「TVBS記者翻倒垃圾桶」–照片拍攝的背景是「323佔領行政院事件」,現場民眾拍到TVBS記者為拍攝畫面,故意翻倒垃圾桶,企圖製造現場暴動的假象。
◆「立法院學生亂象」–照片拍攝的背景是攻佔立法院的學生在議事廳內的亂象,這張照片被立法委員蔡正元轉貼在自己的臉書上,指控學生在立法院內的行為不檢點。
④請學生發表看完照片的感想。
⑤照片沒說的事:
◆「警察踢人」–觀賞現場拍攝影片,大約在0:13左右,踹人的警察出現了,但他不是踹人,而是要跨過坐在地上的學生,找地方站。
◆「TVBS記者翻倒垃圾桶」–TVBS新聞部澄清,該照片是工作人員拉線時不小心踢倒垃圾桶,把垃圾桶扶正時被拍到的,並沒有故意翻倒垃圾桶。
◆「立法院學生亂象」–左下方的照片,已經被證實是來自於某越南網站,並非是立法院內的學生,是造假的照片,但蔡正元委員仍未道歉或撤除照片。
⑥老師說明:因為智慧型手機的發達與普及,許多人會將拍攝到的畫面或影片即時上傳到網路平台上分享。當我們看到這些資訊時,對於內容的真實性要有所警覺,因為有可能有斷章取義、刻意造假、移花接木的情況。
(三)綜合活動
1.想一想,我們可以藉由哪些管道查證媒體或網路上的資訊是否真實?
2.總結說明:
①在網路的時代,資訊來得又多又快,發佈資訊的人如果沒有善盡查證的責任,很容易對接收到資訊的人產生誤導的作用,更遑論有心捏造事實的人了,所以我們對接收到的訊息之真實性要有所警覺。
②此外,也可以藉由不同管道或時間的沈澱驗證訊息的真偽。在這樣的時代,我們對於不是親身經歷的事,僅能用「只能趨近真相,不可能完全知道真相」的態度面對。
③也因此,我們對於爭議事件除了多方蒐集資訊比較、查證之外,不要被輕易撩撥情緒,在無法確定真偽之前,就轉寄、轉貼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