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名稱:樂「捐」不生「氣」 (設計者:賴慧玲)
二、配合年級、科目:國小中高年級以上
三、活動所需準備的材料:針對高雄氣爆事件的相關捐錢新聞
四、活動簡介與目標:
2014年7月31日震驚全台的高雄氣爆事件,事件發生後,一如往常的災難新聞一般,媒體除報導災後傷亡人數、災後景象與追蹤事件起因之外,亦常在新聞事件中讓稀鬆平常的事產生話題性,撥弄人們的情緒,引人產生同情、傷感、比較、憤怒…等各種反應,讓事件本身該受到關注的議題反而淹沒在失焦的報導中。其中,名人捐了多少錢,不斷的比較誰捐多捐少便是典型的實例,因此,本活動希望藉由親子共讀新聞,認識賑災捐款相關事宜,一起關心我們捐的錢是否用在合理的地方,以閱聽人的身份,監督媒體報導的責任。
五、活動說明:
1.了解孩子的捐款經驗
(1)平常有無捐款經驗或習慣,捐給什麼樣的機構,什麼原因讓你願意捐款
(2)透過哪種方式進行捐款?
(3)是否了解自己的捐款金額流向
(3)是否了解自己的捐款金額流向
(4)有無參與過哪些重大災難發起的賑災捐款活動,例如88風災、南亞海嘯、高雄氣爆…
2.因為孩子尚無太多的金錢自主管理權,可能沒從事過捐款活動,所以也可以用情境想像的方式,讓孩子去思考為一個重大災難或意外捐款的意義與目的-為了讓受災民眾獲得重建的資金與資源。
3.利用不同的身份角色設計,請孩子假想一下,如果你是OOO,你會捐多少/做什麼?並說明理由。例如:如果我是小學生,我會捐100,因為那是我的零用錢;如果我是大老闆,我會捐100萬,因為我賺了很多錢。目的在聆聽孩子為不同角色的人所設定的捐款金額背後的原因,適時說明發揮愛心、伸出援手的行為,本應視個人真心意願與能力條件而定,方法與形式可以有很多種,但愛心不是可以用捐款數字來比較與計算的。
4. 接著想一想,身為一個捐款人,最關心什麼事?要怎麼知道自己捐出的錢或物資用在哪些地方?新聞媒體會告訴你嗎?
5. 最後,以高雄氣爆為例,與孩子一起查閱氣爆事件中與捐款相關的新聞。挑選5-10則新聞,以5W1H的方式進行新聞重點提要,思考在這些捐款相關的新聞中,哪些才是對民眾而言有用的訊息。此外,部分新聞提及募款單位引起的爭議,趁此孩子也能瞭解捐款應注意的事宜。
參考新聞:利用關鍵字高雄氣爆+捐款,即可搜尋
1.高雄氣爆》網友抵制紅十字會募款 大腸花松菸開講(自由)
2.高雄氣爆 民眾捐款方式(中時)
3.高雄氣爆相關資訊問答集(yahoo)
4. 紅十字會設氣爆賑災捐款專戶 王清峰:資源不會重疊浪費
5. 7-11 ibon響應捐款 救助災民
6. 華視賑災募款晚會 強調公眾人物不得現場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