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案編寫人:賴慧玲
 
二、 教學時數: 40分鐘-80分鐘
三、 適用對象: 國小高年級以上
四、對應媒體素養指標:
教師可將各項對應指標視為自我檢視的檢核問題。
 
五、媒體素養教學設計說明與目標:
媒體素養是一門做中學的學問,其能力養成是一連續的過程,也是自我不斷與媒體內容進行思辨與對話的歷程。面對問題層出不窮的當代媒體環境,只有不斷的練習發現問題,養成從多元思維中看待同一件事的習慣,時時檢視自己所扮演的閱聽眾角色,才能累積自己的媒體素養能力。因此本教案希望藉由不同小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認自己的媒體素養具備程度,並且共同擬定媒體素養檢核表。
 
六、主題:媒素體檢DIY (PTT下載)
七、新聞來源及文本:無指定,可搜尋媒體素養相關報導、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教案大綱及其文章
 
八、教學建議:
◎課前準備
1、教師自選幾則媒體素養教案、內容與提升媒體素養能力相關的報導、媒體素養政策白皮書
2、空白紙、點點貼紙
3、請學生分組(3-4人一組)上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觀看媒體素養教案大綱,討論後並挑選一則最喜歡的教案活動,說明原因並進行教案內容分析。(媒體素養教案大綱亦可從其他管道獲得,本活動以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網站為例)
◎課堂活動
1、發現空白紙給學生,做為計算得分用。
2、進行「媒體素養是?」接力賽。請學生輪流就自己認識與瞭解的內容進行回答,回答的內容可以充滿創意,可以是一個概念,一個方法,或一種態度。教師協助將學生的看法紀錄於白板中。例如:媒體素養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媒體素養是很重要的、媒體素養是一種能力、媒體素養是可以讓我們更認識媒體的透過集思廣益,看看大家對媒體素養的認知為何。直到大家再也沒有可以回應的內容即暫停,大家一起看過每個內容,同意保留即勾選。第一個小活動計分方式:有說出一個內容即可得點點貼紙一張,說出來的內容被同意保留再得一個點點貼紙,得到的貼紙貼於空白紙上。
3、進行「媒體素養可以玩什麼?」進行方式類似第一個活動,但這次將回應的內容聚焦於媒體素養可以進行的活動,教師可以請學生想想看,透過哪些方式可以練習或提升自己的媒體素養能力?例如:針對同一個新聞事件,進行報紙/報導的比較、分析一部影片或一段節目、廣告分析、動手做媒體等。教師協助將學生提出的意見紀錄於白板中。第二個小活動計分方式:有說一個即可得到一張點點貼紙。
4、找一找新聞報導中告訴我們「為什麼媒體素養很重要?」的理由或是媒體素養的任務。教師可發下預先找好的新聞文本,或請學生於家中事先找好。教師協助將學生找到的理由紀錄於白板中。這小活動計分方式:有說一個即可得到一張點點貼紙。
舉例參考:
1解決國家難題青年創意獻策媒體素養教育的重點在於「解」「構」媒體,建立民眾獨立思考、解讀、批判媒體的能力。
2媒體識讀教育照本宣科缺效果現代人的日常生活,無時無刻都在媒體的影響下,即便不看新聞,孩子用手機逛網頁、看臉書(Facebook)等社群網站的資訊,也都會直接、間接受到影響。媒體識讀不是「道德」課,而應融入生活之中
(3)網路18禁氾濫民團:亟需媒體識讀如何讓閱聽人懂得分辨媒體傳來的訊息,不照單全收,落實媒體識讀教育是當務之急。
 
5、請學生分享事先準備的媒體素養教案活動,說明:
(1)喜歡的原因?
(2)教案中主要針對什麼媒體?(電視、手機、網路、新聞、廣告…)
(3)教案中的活動有哪些形式?(討論、實作、比報、觀看、訪談…)
(4)教案的教學與活動目標是什麼?活動計分方式:全組分享完,每位組員各得一點。
 
6、一起閱讀媒體素養政策白皮書所揭示媒體特質(P.4)與媒體素養教育目標(P14-15),實施細則可閱讀媒體素養教育分段能力指標。教師可用新聞時事或媒體文本來輔助說明不同的指標內容。
 
7、綜合前面玩過的小活動與閱讀結果,請學生兩人一組,共同討論出屬於全班的媒體素養能力,一組2-5項即可。例如:我知道媒體內容不等於全部的事實、我知道廣告的意圖是為了銷售產品或灌輸觀念…
8、分組分享,彙整大家的意見,發展出媒體素養檢核內容,再請學生根據個人狀況進行自我撿核,一項具備即得一點。最後統計得點數,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媒體素養認知與參與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