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二、 教學時數:40分鐘
三、 結合領域:社會
四、 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小社會五上,第六單元「人民的權利與義務」,第一課「權利人人享」
南一版國小社會五下,第五單元「政府與人民」,第二課「人民當家」
翰林版國小社會六上,第四單元「法治你我他」,第三課「法治與人權保障」
五、 對應能力指標:
5-3-5舉例說明在民主社會中,與人相處所需的理性溝通、相互尊重與適當妥協等基本民主素養之重要。
6-3-4列舉我國人民受到憲法所規範的權利與義務。
六、 主題:連勝文首支廣告問「如果你爸有錢」 民眾:躺在家數錢 (PTT下載)
七、 新聞來源及本文:
【ETtoady記者黃瀞瑩/台北報導2014.09.11】
連勝文競選總部11日上午發表參選首支電視廣告,由廣告人徐一鳴執導,影片中找來多位年輕人針對「如果自己很有錢想做什麼」、「如果老爸很有錢要做什麼」等問題表達看法,回答都是環遊世界、買豪宅、躺在家裡數錢,連勝文競選總幹事蔡正元表示,「希望能區隔出連勝文為什麼要走一條比較辛苦的路」。
將在12日播出的連勝文首支競選電視廣告,希望藉此「提醒」年輕人連勝文參政的意義,同時爭取年輕世代對連勝文的認同,連勝文也在影片中表示,「當一個市長,不是攻下一座城堡,而是在市民心中,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
影片沒有花俏的動畫,只有純白背景,拍攝團隊針對150位25歲到35歲的台北市民提問,「如果很有錢,你會做什麼」、「如果你爸爸很有錢,你會做什麼」,「如果你像連勝文一樣有錢,你會做什麼」。
廣告中,年輕人的答案是「大賭一場、摟金髮妹」、「買遍所有的名牌衣服」、「爸爸有錢就躺在家裡數錢」、「炒房炒股」,對於連勝文決定參選,廣告中年輕人的回應則是「他蠻傻的」、「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我不要跟連勝文一樣」。
連勝文競選總部發佈的新聞稿寫到,「訪問過程中,幾乎沒有一個年輕人,在有錢之後,還願意走上辛苦的公共服務之路,沒有人願意像連勝文一樣,把自己奉獻給台北市、社會大眾」。
蔡正元說,連勝文的身家背景經常被媒體放大檢視,所以才找年輕人來回答,希望能區隔出連勝文為什麼要走一條比較辛苦的路,蔡正元也不忘開砲本性,他說,從出生環境來講,政壇上也有很多表現醒目的人,家境也都很好,例如蔡英文,但因為媒體比較少著墨,相較之下連勝文比較吃虧。
八、 教學目標:
1. 欣賞競選廣告的形式與特色。
2. 發現競選廣告效果對民調的影響。
3. 了解「惡搞文化」及「文化反堵」的概念。
九、 教學重點建議:
一、教學準備
①影印「連勝文首支廣告問『如果你爸有錢』 民眾:躺在家數錢」新聞影本,每位學生一份。
②下載或開啟「連勝文競選廣告:希望的種子備份」影片。
③下載或開啟「『一直玩』CF後 連勝文青年票跌22%」影片。
④下載或開啟「連勝芠競選廣告─我不要跟連勝文一樣」影片。
⑤下載或開啟「模仿連勝文競選廣告【外國人篇】問老外如果你爸有錢?」影片。
⑥下載或開啟「努力的種子(請開字幕)」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MPC7YA5bkA)
二、課程實施
(一) 引導活動
1.請學生發表「如果我很有錢,我會想做的事」。
2.將學生發表的內容概分為「吃」、「喝」、「玩」、「樂」、「其他」幾類,並簡略記錄在黑板上。
(二) 發展活動
1.「如果你很有錢」—
①觀賞「連勝文競選廣告:希望的種子備份」影片。
②問題討論:
◆看完這則廣告,讓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個部分?
◆廣告中除了連勝文之外,總共出現了幾位受訪者?
(總共出現38個人,但扣除重複出現者只有34位)
◆對照看看,大家發表有錢想做的事跟廣告裡的受訪者一不一樣?
◆你認同廣告中的受訪者如果有錢想做的事的價值觀嗎?為什麼?
③閱讀「連勝文首支廣告問『如果你爸有錢』 民眾:躺在家數錢」新聞文本。
④問題討論:
◆這則競選廣告為什麼要選擇這個題材做為廣告內容?
(連勝文的身家背景經常被媒體放大檢視,所以才找年輕人來回答,希望能區隔出連勝文為什麼要走一條比較辛苦的路,因為沒有人願意像連勝文一樣,在有錢之後還把自己奉獻給台北市、社會大眾)
◆廣告影片的拍攝過程中,總共訪問了多少人?與最後被播出的人數有多少落差?
(150人;116人)
◆廣告是以哪些題目訪問受訪者?
(「如果很有錢,你會做什麼」、「如果你爸爸很有錢,你會做什麼」,「如果你像連勝文一樣有錢,你會做什麼」)
◆你看完這則廣告之後,對連勝文的看法有什麼改變?為什麼?
◆你認為這則廣告播出後,會提升連勝文的民調支持度還是下降?
⑤觀賞「『一直玩』CF後 連勝文青年票跌22%」影片。
2.惡搞文化(kuso)—
①介紹「惡搞文化」意涵:「惡搞」是對嚴肅的主題加以解構,從而建構出喜劇或諷刺效果的胡鬧娛樂文化。常見形式是將一些既成話題,節目等改編後再次發布,屬於二次創作的其中一手法。「惡搞」在當代流行文化中很常見。
②觀賞「連勝芠競選廣告─我不要跟連勝文一樣」、「模仿連勝文競選廣告【外國人篇】問老外如果你爸有錢?」影片。
③問題討論:
◆這兩段影片,分別用了什麼手法去惡搞原本的廣告?
◆這兩段影片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個部分?
◆你覺得製作這些影片的網友,他們認不認同原本連勝文的競選廣告?為什麼?
3. 文化反堵(culture jam)—
①介紹「文化反堵」意涵:「惡搞」只是把不認同的事物用胡鬧的方式再製,讓大家看了莞爾一笑,幽對方一默。但「文化反堵」則是具有較積極的意義,不但再製了原本的內容,而且將自己想表達的理念放到作品中,以相似的形式進行宣傳,提供這個議題另類的思考及選擇。
②觀賞「努力的種子(請開字幕)」影片。
③問題討論:
◆你覺得這段影片跟前兩段的惡搞影片有什麼不同?
◆你認為這段影片對於「如果你很有錢」這件事,提出了哪種另類的思考及選擇?
(有錢不一定要吃喝玩樂,也可以花在公益事業、公眾事務上;不管有沒有錢,都還是可以做你想要做的事;當一個年輕人,夢想也可以很大)
(三) 綜合活動
1..總結說明—
許多傳播媒體的內容、商業行銷的廣告,為了達到特定目的,會刻意強調某些似是而非的價值觀,並且藉由大眾媒體的力量讓這樣的意見變成主流。
面對這樣的情況,不認同的人很常採取「惡搞」的方式,用戲謔、胡鬧的手法進行抵制,但這樣的方式比較消極,因為在觀眾笑完之後,並不能對議題產生另類思考與選擇。
而「文化反堵」則還多了提供另類思考與選擇的功能,將自己想表達的理念,藉由類似的手法、相似的作品形式傳達給閱聽人,讓大家對事情有了更多元的想像,而不會侷限在原本的價值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