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政治大學媒體素養研究室   林佳儀
二、教學時數:約60分鐘
三、結合年級:國小六年級
四、對應媒體素養能力指標:
2-3 解讀媒介再現所潛藏的價值意涵與意識型態
3-3 瞭解文本的商業意涵中「閱聽人」的概念
3-4 認識廣告工業的主要概念:收聽/收視率、廣告的社會與文化意涵
五、主題說明:( ptt下載 )
九合一選舉即將到來,生活中四處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競選廣告,從實體的競選文宣,到關於競選的新聞,候選人不斷透過各種方式試圖與選民溝通,無論批鬥對手或強調自己的優勢及弱勢或端出政策牛肉,希望候選人多看自己一眼,並於選舉當天確實投給自己一票。
競選花招百百種,在眼花撩亂之餘,我們應如何為自己、為社會做出正確的選擇?首先帶學生靜下心來搞清楚選舉運用的各種說服與廣告手法,也實際實驗這幾種手法,理出一條頭緒後,將注意力回到「選賢舉能」的焦點上,重新以民主政治的眼光來看選舉,為自己投下理智的一票。
五、參考資料
1.       〈台中/強競選廣告台中故事凸顯政績 〉,記者洪敬浤/台中報導,20141111日,聯合報。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E5%8F%B0%E4%B8%AD%EF%BC%8F%E5%BC%B7%E7%AB%B6%E9%81%B8%E5%BB%A3%E5%91%8A%20%E5%8F%B0%E4%B8%AD%E6%95%85%E4%BA%8B%20%E5%87%B8%E9%A1%AF%E6%94%BF%E7%B8%BE-9057623.shtml  
2.       〈勇敢向「錢」行 賴素如遭對手競選廣告嘲諷〉,郭美瑜╱台北報導,蘋果日報,20141023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1023/493480/
3.       〈連公布抹黑排行「別讓勝文不開心」上榜  〉,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20141119日,聯合報。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9075405.shtml
4.       〈涂醒哲控賄選陳以真告抹黑〉,記者丁偉杰、余雪蘭、王善嬿/嘉義報導,20141121日,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32172  
5.       〈鄭永金打正妹牌推出溫泉篇競選廣告〉,記者丁偉杰、余雪蘭、王善嬿/嘉義報導,20141117日,自由時報。 http://election.ltn.com.tw/2014/news.php?rno=1&type=breakingnews&no=1159616
6.       〈宣傳常用的七大手法〉,王為勤http://old.chinamgt.com/zone/news_today/news_show.php?n_id=305  
7.       〈負面競選的「好處」:讓中立選民不願意投票,選戰回歸基本盤-看顏色投票〉,陳方隅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84219/
六、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       將全班學生分為5組,上課時須按照組別坐好。
2.       教師需先閱讀並熟悉參考資料,上課時將「參考資料1~6」印出。每組只解讀一則新聞,每人均有一份該新聞的內容;第6則參考資料,每組僅需有一份。「參考資料7」不需印出,但教師需熟悉,需於上課時帶學生思考、討論。
3.       準備可上網的電腦、連上投影機,課堂上即時搜尋、查詢資料並進行全班討論。
4.       請學生準備紙筆,上課時可隨時筆記。
5.       準備一週內的報紙數份,儘量蒐集到不同報別,儘量每組都能有不同天、不同媒體的報紙共3份以上。
6.       事前請學生在生活中多注意關於選舉的新聞、廣告,無論是環境裡的各種選舉文宣,或電視上看到的選舉廣告。注意文宣、廣告的形式與內容。
上課
1.       首先,先由老師講解課本中的民主政治的意義,解釋台灣的民主制度下的選舉制度。(10分鐘)
2.       詢問同學在生活中注意到了哪些選舉廣告:(5分鐘)
(1)     環境裡有哪些選舉文宣?(例如旗幟、傳單、看板等)
(2)     這些選舉的宣傳物上有哪些內容?(例如選舉人肖像、助選人肖像、宣傳標語)
(3)     是否看到選舉新聞?新聞內容講些什麼事情?(例如政見發表、攻擊對手、回應攻擊等)
(4)     除了文宣、新聞,選舉還有什麼宣傳活動?(例如造勢晚會、候選人拜票)有參加過嗎?參加的時候在現場有什麼感覺?
3.       每組用5W1H來解讀參考資料的新聞,5組分別分享解讀成果。(15分鐘)
(1)     Who:事件主角與相關人物
(2)     Where:在哪發生
(3)     What:發生何事
(4)     When:何時發生
(5)     Why:發生原因
(6)     How:如何發生
4.       帶學生重新看這幾則選舉新聞,可抽點學生分享自己的看法:(10分鐘)
(1)     這些選舉宣傳,用什麼方式進行?一個實體活動如記者會?或一個宣傳品如廣告看板?
(2)     是否正面地為自己宣傳(如政見發表,強調自己的優勢)?或負面地攻擊、抹黑競爭對手?或回應競爭對手的攻擊?
(3)     看到正面的宣傳有什麼看法?如「參考資料1」,如果自己是台中選民,是否影響自己對投票的決定?如何影響?
(4)     反之,看到負面的宣傳有什麼看法?「參考資料24」中提到的兩造競爭者,即使用負面宣傳,是否影響自己對投票的決定?如何影響?(例如影響對被攻擊者、被抹黑者的形象認定;或甚至如「參考資料7」所說,影響投票意願,放棄投票的權利)
(5)     「參考資料5」又是使用什麼宣傳手法?希望用什麼方式來影響選民或吸引選民注意?如果自己有投票權,對這種宣傳手法有什麼看法?是否影響自己對投票的決定?如何影響?
5.       請大家一起看「參考資料6」,認識宣傳常用的七大手法(5分鐘)
(1)     回過頭來看看前面閱讀的幾則新聞,是運用哪種宣傳手法?
(2)     看看每一種宣傳手法,請學生分享在生活中是否有看到使用類似手法的案例?(例如運用證明法,請政壇大老為市議員背書;或運用親民法,用目標群眾熟悉的語言來溝通,如連勝文請方文山、鄺盛拍攝走嘻哈風的MV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1118/427390.htm
(3)     這些手法,都是為了吸引選民注意、說服選民相信宣傳內容、博得選民認同,進而鼓動選投票意願、贏得選票。希望能造成選民從認知面,到態度面,到行為面的連串影響。
詢問學生,身為選民:
(4)     對於理想的候選人,有什麼期待(例如,選出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的候選人)?
(5)     如何選出理想的候選人?(例如,以政策為主要考量)
(6)     則,應如何看待花招百出的選舉手法?
6.       接下來,讓學生實做一遍,選出班上幹部(班長、風紀、康樂等,任一幹部)。(15分鐘)
班上分為3組,其中兩組為競選組,分別推派出一位學生擔任候選人,其他同組學生為宣傳策劃,需想出各種宣傳方案,第3組學生則為選民組,從中選出自己的理想人選。藉由實際演練,更加瞭解選舉宣傳各種手法的操作方式及背後的意義,也更加瞭解身為優質選民,應回歸理性,為自己選出最理想的人選,真正做到「選賢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