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合年級、科目:適合低年級學童。
二、遊戲所需準備的材料:一週內的報紙、圖畫紙、膠水、剪刀、彩色筆,也可再多備數份DM、雜誌。使用上,仍以報紙為
主,當素材不夠時,再使用DM與雜誌。
三、活動簡介與目標:
本次主題:冬天來了!
時序入冬,冷颼颼的天氣從媒體中也感覺得到。例如新聞中的受訪者都穿著長袖,或經常有提醒民眾注意低溫的氣象新聞,和有助於保暖的各種商品廣告,從報紙中就可以感覺到氣候的變化。然而,寒冬裡當然也有人大反其道穿著清涼,例如許多女藝人仍以春夏的打扮露面。
而一年進入尾聲,也經常有寒冬送暖的新聞,公益團體紛紛在此時進行年終勸募,號召社會大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用愛為這個寒冬送來一絲暖意。
本週冷氣團來襲,「玩媒體」也請爸爸媽媽帶孩子從媒體中認識冬天,舉凡冬天常見的各種人、事、物,在報紙中尋找冬天常見的物件,並且用這些物件拼貼出一個溫暖的角落,也許是家庭成員聚在一起吃火鍋,或聖誕節與親朋好友相聚,或善心人士將生活物資帶給需要的家庭,跟孩子一塊,在冷冽的寒冬說一個溫暖的故事。
藉由以上活動的進行,同時也讓孩子認識「新聞」的意義。根據《獨立新聞工作手冊》(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出版),到底什麼是「新聞」?一般來說,係指「對於最近事件或先前未知資訊的報導」,媒體組織根據新聞價值對記者採訪的新聞經過一番篩選後,刊登於媒體版面;而「新聞價值」則包含了時效性、影響力、近距離、爭議性、顯要性、現實性、奇特性等。
而由於時效性,新聞通常跟著生活脈動,當然季節變遷也在其中得窺一二,甚至因其影響性而成為新聞的主角。本活動,便讓孩子從中認識「新聞」,及新聞版面的差異性,也知道報紙上有「新聞」,也有「廣告」。
四、製作或活動步驟或重點:
1. 首先問孩子,看到什麼會想到冬天?長袖衣服?毛帽、圍巾?聖誕節?雪?火鍋?枯枝?溫泉?任何會聯想到冬天的人、事、物均可。
2. 接著,跟孩子一起在報紙中,尋找冬天的足跡,看看每一則有冬日足跡的訊息內容為何,一邊構想「一個溫暖的角落」拼貼畫的故事即景。
一邊尋找,也一邊引導孩子思索:
(1) 在報紙中為何能夠找到這些與冬天相關的人事物?
(2) 在不同版面位置的報紙內容,有什麼不一樣?
(3) 報紙裡,是否有我們都關注的重要事件?
(4) 為什麼有人穿著冬服,但影劇版有人的穿著停留在夏天?
(5) 冬天裡,還會有哪些事件經常被報導?有哪些事件,新聞經常提醒讀者注意?
3. 和孩子一起將決定呈現的畫面元素剪下,不足之處再彩繪補上,和孩子一起完成創作。
4. 若使用到DM,則引導孩子思考:DM與報紙有什麼不同?DM為廣告產物,沒有新聞只有廣告,主要的目的是讓消費者知道商品與其價格,甚至以優惠促銷來吸引消費者購買,版面上的所有設計,均為吸引消費者的目光、激起消費的慾望。
若使用到雜誌,同樣引導孩子思考:雜誌與報紙有什麼不同?雜誌有其主題性的差異,因其主題性,即使有新聞,也會以符合該主題的專題形式進行報導,內容較深入,與講求「時效性」且訴求普遍發行量的報紙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