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案編寫人:新北市新店區北新國小 張嘉倫
二、 教學時數:50分鐘
三、 適用年級:國中
四、 主題:了解播報災難新聞的準則 (PTT下載)
五、 媒體素養基本能力:
3-4-1察覺媒體內容對個人、家人、社會流行文化的影響層面,並思考可能的解決方案。
六、 教學目標:
1. 歸納災難新聞播報範圍。
2. 知曉災難新聞播報的準則。
3. 學習檢視災難新聞的不當報導。
七、 教學重點建議:
一、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簡報檔、電腦單槍設備、影片網址。
二、課程實施
【一:引導活動】-10’
1. 我是記者角色扮演:當復興航空不幸於104年2月4日發生空難後,電視與平面媒體都密集報導救災消息。如果,你是一位被指派到現場進行採訪的記者,你要採訪報導那些新聞呢? 事件發生的相關資訊、救災處理的即時現況、罹難者家屬的反應、相關單位的處理進度、提供防災相關資訊、反應缺乏的資源,其他……等。
2. 討論:在處理災難新聞中,報導出罹難者家屬的反應適宜嗎?
l 讓學生針對此議題進行對話辯論,思考採訪罹難者家屬的新聞價值何在?是否其必要性?還只是滿足觀看著的好奇需求?
【二:發展課程】-30’
1. 新聞大揭密:每次當發生這些災難新聞時,媒體總是密集播報救災消息,然而,在這麼多的救災新聞中,你是否曾發現過不當的新聞處理方式,需要加以改進嗎? 為了對於災難新聞的處理有更多的了解,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下面這則新聞!
l 中天誤植空難名單 網友用力投訴、NCC籲自律
資料來源:
http://www.nownews.com/n/2015/02/04/1595601
l 發下此篇新聞內容與學生分享,讓學生說明此篇新聞的重點。
l 新聞探究:「中天新聞台將名單誤植成去年澎湖空難中的名單,會導致那些問題?」
家屬與民眾無法獲知正確的資訊。
誤植上次名單,可能會造成上次罹難家屬的二度傷害。。
l 新聞探究:「依照衛星公會、電視學會、廣播公會所訂的自律執行綱要與公約,請整理出有哪些須遵守的準則呢?」
對當事人生命與隱私的尊重:採訪不得侵擾災民與家屬,不採壓迫式拍攝受難家屬情緒反應,勿擅自公布罹難者名單,避免播出過度血腥的災難現場影像。
資訊的正確性:應根據權威性機構所提供資料進行報導,做好查證工作,不臆測災難原因、避免引用不實猜測與傳聞,造成恐慌,災情報導出現錯誤要立即更正。
如有必要透過模擬畫面重建災難場景,應合理使用並以事實為模擬基礎,避免誇大不實。
對社會正向影響,不過度渲染情緒:應秉持客觀專業態度,以平穩語調與中立用詞,避免聳動戲劇性,以免引起恐慌。
扮演好民眾與政府間的溝通橋樑:能夠提供民眾災害相關資訊與防災因應措施,並適時提出所需協助資源,集結各地力量協助救災。
l 新聞探究:「如果媒體不能遵守自律執行綱要與公約,可能會產生哪些問題? 面對媒體不當行為,我們可以怎麼做?」
媒體如果不能自律,將可能造成家屬的二次傷害,甚至讓社會籠罩在過度悲觀與恐慌的氣氛中。
對於電子媒體的不當行為,可向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投訴。
【三:綜合活動】-10
1. 檢視災難新聞報導:
l 當你了解災難新聞的處理,對於安定社會力量的影響後,請你觀看下面的影片,試著找找這些災難新聞的播報,有哪些不適宜的狀況。
Ø 急閃救20萬人 廖建宗應入忠烈祠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8_u1zSpBCc
數據引用過於誇張,應該經實際可行估算下,才進行引用。
Ø 機長罹難… 老父見遺體哭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4Fz1YyCjPU
採訪不得侵擾災民與家屬,不應採壓迫式拍攝受難家屬過度情緒反應。
Ø 澎湖海域失事不斷 台版百慕達傳說│三立新聞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D_wDuZfKyo
不播報未經科學證實的靈異經驗,以避免造成社會恐慌。
l 引導思考:面對這些不當的災難新聞,身為閱聽大眾的我們,不該只是照單全收,或是一昧將責任怪罪於媒體。我們應該好好反省,對於不當處理與過度渲染的新聞報導,是否皆全部接收,而不夠積極反映加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