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毛俞婷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適用年級:高年級以上
四、媒體素養能力指標: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3-3-1分辨廣告的行銷說服技巧。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3-4-3檢視媒體內容中置入性行銷的形式進而判斷其影響。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5-2-2學習選擇優質的媒體內容。
五、配合之新聞主題:(PTT下載)
陳泱瑾代言內衣被抵制
六、新聞來源及本文:
標題:陳泱瑾代言內衣被抵制
日期:2014.02.26
刊登媒體:中時電子報
記者:吳玫穎
網拍天后陳泱瑾(Grace)歷經一篇8萬元的業配文爭議,又再度陷入代言風波。日前知名內衣品牌「曼黛瑪璉」在官方臉書公布2015全新代言人,影片中穿著性感的女子搔首弄姿展現苗挑身材,被猜測影中人正是知名網模陳泱瑾,同時也引發網友極大反彈,放話拒買該家內衣。
陳泱瑾去年因為業配文風暴,引發不小爭議,日前頂替偶像劇女星莫允雯成為內衣廠商最新一季代言人,讓網友罵翻天,紛紛跑去影片下方留言「還好提前曝光,不買了」、「那麼多麻豆不找偏偏找個有爭議的大媽來拍」、「我猜曼黛瑪蓮的2015全新代言人是『陳硬擠』」,呼籲廠商慎選代言人。
據《東森新聞雲》報導,曼黛瑪璉方面回應早在發生業配文事件前,就和陳泱瑾簽訂計畫,「會發生這麼大的負面效益,確實出乎意料。」透露目前已和合作的公關公司商討因應對策。
新銳主持人陳沂過去曾因業配文風暴,痛批陳泱瑾「死愛錢」而引發網友論戰,這次她也代言人官方影片表示:「留言真的太好笑了!曼黛瑪蓮的世界末日……」
七、教案設計概念:
透過近期在媒體報導中常提及的「葉佩雯」事件,令學生了解名人社群網絡的撰文中,其實可能隱含廣告意圖的操縱,並藉由分析該意圖的運作模式,讓學生學習該如何為自己的閱聽權進行把關。
八、教學目標:
1、能夠了解什麼是「葉佩雯(業配文)」。
2、剖析社群網路中的廣告手法及其意圖隱藏的行銷效益。
十、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教師—1、可上網亦可投影之電化設備。
2、每組至少有一台電腦。
【課程實施】
一、引起動機
1、請問學生使用社群網站(Facebook)時,會不會追蹤自己喜歡的名人(部落客)?
2、請幾位有類似經驗的學生透過公用電腦登入個人帳號,實際與大家分享自己追蹤的名人(部落客)有哪些?以及追蹤的理由?
3、教師請問學生,若自己所追蹤或喜歡的名人(部落客)在臉書或部落格上推薦或分享某件商品,會不會引起想要購買的慾望?並說明理由?
二、發展活動
2、新聞閱畢,請學生用5W1H解析新聞結構,以加深對新聞內容的印象。
①Who—這則新聞主角是誰?(網拍天后陳泱瑾)
②What—發生什麼事情?(陳泱瑾代言內衣品牌,引發網友極大反彈)
③When—新聞什麼時候發生的?(2月26日)
④Where—在哪裡發生的?(網路上)
⑤Why—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陳泱瑾去年因為業配文風暴,引發不小爭議,因此,近期的內衣代言,更引起網友的批評)
③When—新聞什麼時候發生的?(2月26日)
④Where—在哪裡發生的?(網路上)
⑤Why—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陳泱瑾去年因為業配文風暴,引發不小爭議,因此,近期的內衣代言,更引起網友的批評)
⑥How—產生怎樣的效益?(網友呼籲廠商慎選代言人;而廠商面對負面風暴也在研擬對策)
4、除了陳泱瑾之外,近期還有哪些名人也遭受「業配文」的質疑?
①楊伊湄介紹拉麵屋遭鄉民狂噓:業配文(http://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176303)
②宋逸民夫妻粉絲團被斥淪業配文
5、請學生猜猜,這些新聞內容中不斷提到的關鍵字「業配文」,到底是什麼?
(參考資料:〈生活停看聽〉網路業配文 騙很大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850448)
6、關於「業配文」,請學生想想,並回答下列問題。
①為什麼網友們提到「業配文」總是罵聲不斷?
②名人(部落客)們在社群網站上寫出產品使用心得、試吃心得,只是單純地想分享生活點滴,還是有其他的用意?
③為什麼廠商或是店家不直接刊登廣告,而要付費請名人(部落客)們撰寫分享圖文?
④如果你喜歡的名人(部落客)們撰寫「業配文」,你會有怎樣的想法?
⑤你曾經有過因為受到「業配文」的影響而去消費的經驗嗎?請分享你當時的動機?若當時知道「業配文」背後的商業利益,還會進行消費嗎?
7、請學生想想,如何分辨名人(部落客)們的文章是具有商業利益的「業配文」,還是僅為單純的生活經驗分享?
三、綜合活動
1、請學生分為四組,透過網路,每組挑選二則具有「業配文」嫌疑的名人(部落客)社群網站撰文,以及二則只是單純分享生活心情或經驗的文章。
2、請各組學生向全班報告挑選的結果以及歸類理由。
3、請各小組分組討論:如果名人(部落客)們為了生活收入必須刊登「業配文」,有沒有更好的呈現方法可以讓大家接受?請各組至少提出兩種方法並向全班分享討論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