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案編寫人:賴慧玲
二、 教學時數: 40分鐘
三、 適用對象: 國小中、高年級以上
四、對應媒體素養指標:
1-3-1了解相同的訊息經大眾媒體傳播會有差異性。
1-3-3認識傳播科技,並學習使用的禮儀與法律規範。
1-2-2知道從各種不同媒體中尋找資訊。
五、媒體素養教學設計說明與目標:
生活在媒體科技、工具發達的現代,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小新聞台,一段影片一張照片,不管甚麼議題,只要動動手指,便能將訊息快速的傳播,而後續所引發的效應,依事件話題性而有程度上的不同。工具的普及,像是手機、行車紀錄器,也讓我們所處的環境處處都是監視,一不小心自己就會成了媒體主角,再經過新聞報導、網路加持,就成了媒體紅人,甚至所有的個人資料公諸於世。別懷疑!這就是你我所處的環境,其中「人肉搜索」更是近年來常在新聞報導中聽見的詞,小至私人追兇、大至社會公平公義,只要你敢PO,網友就敢搜。因此,本活動目的在讓學生透過實作與討論,思考肉搜的正當性與運用時機。
六、主題:「肉搜」搜什麼? (PPT下載)
七、新聞來源及文本:教師可以「肉搜」為關鍵字,搜尋適當新聞文本
八、教學建議: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新聞內文含肉搜二字的文本與新聞部分標題
◎課堂活動
1、先請同學分享有關人肉搜索的想法:
(1) 人肉搜索是什麼意思?從哪裡得知這個詞?
根據WIKI資料顯示,人肉搜尋,是一種以網際網路為媒介,部分基於用人工方式對搜尋引擎所提供資訊逐個辨別真偽,部分又基於通過匿名知情人提供資料的方式搜集資訊,以尋找人物或者事件真相的群眾運動。人肉搜尋有時也造就了網路爆紅現象。
(2) 什麼狀況會引起肉搜?
大部分常見的多是被搜者在公開的平台有引起關注的留言,或是被錄影存證,而影像中的資訊是引起爭議的。簡單來說,一個人做了或說了受爭議的事與話,並且讓它透過文字或影像在網路上被看見,只要看見的人對此感興趣,且感召其他人,即容易被肉搜。
(3) 你認為什麼樣的事件容易被肉搜?你在媒體中曾發現哪些事件?(教師可將事先準備好的新聞標題,請學生想想看哪個新聞會被肉搜,並且說明為什麼)
a. 嬰兒放方向盤旋轉
b. 金門二兵扶阿婆
c. 花錢是大爺,男客倒咖啡
d. 店員po偷竊微電影
e. 正妹買兒童票搭高鐵
等學生分享完看法後,教師公布新聞全文,讓學生知道這些事件全都被肉搜過,因此肉搜事件可大可小,可能是造成負面觀感的議題,也可能是人情溫暖,有些事件引發話題,有些事件充滿正義感。(wiki:一般來說,人肉搜索的起因是一起事件。這個事件可以是犯罪行為,或者是不違反法律,但為主流道德觀所憎惡的行為,甚至只是一個不合常理的事件的主角。事件發生後,相關人或對事情真相好奇者,往往在網絡論壇上發表帖子,列出已掌握的人物資料,號召網民幫助查出該人的身份和詳細的個人資料。而響應者通過互聯網,人際關係等手段,尋找到更多的資料,並以總結形式再次發布網上。)
2、承上討論,思考肉搜的正當性:
(1) 試想,如果你自己或你熟悉的親友被肉搜,你會有甚麼感覺?你的生活會有甚麼改變?
(2) 公布肉搜結果,可能會將對方的所有資料公開,你認為適當嗎?會不會有法律問題?
(3) 你覺得肉搜在現代社會中扮演的是什麼角色?當你好奇某事件的主角時,你會想發動肉搜嗎?為什麼?
3、進行肉搜仰賴網路媒體網友的力量,請學生利用這樣的特性,進行創意發想,撰寫小短文,像是「如果….我會用肉搜」、「想到肉搜….我會…」、「我想肉搜…因為…」